中新社北京3月31日電 (蘇婧欣 趙婧姝)英國企業將中國視為重要創新策源地、韓國外交官對中國機器人津津樂道、東盟代表現場為中國企業解讀當地政策……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期間,來自全球的千余名中外嘉賓通過百余場活動探尋科技合作新機遇,為世界經濟增長開辟出互利共贏新航線。
29日的“國際技術交易對接會-中英醫療科技專場”為中英醫療合作注入新動能。英國駐華大使館商業貿易部生命科學與醫療健康參贊安睿輝(Rahul Agarwal)說,英國政府堅信強有力的國際合作伙伴關系是實現通過技術解決全球挑戰的關鍵所在,“希望英中兩國在醫療保健方面的合作可以改善兩國民眾的生活,這就是我們今天來到這里參與盛會的原因”。
本月,英國制藥公司阿斯利康宣布將投資25億美元在北京建立第六個全球戰略研發中心。阿斯利康創新園與區域創新中心執行總監陳鍇當天表示,中國對很多投資者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創新策源地,希望位于中國的研發中心能為全球病患帶來福祉。
機器人技術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重塑著全球生產力與生活方式。“中國科技機器人在春晚群舞,現在我又在這里近距離看到了更多的人形機器人,這讓我很震撼”,韓國駐華大使館科技官、公使銜參贊李鎮守28日在“中韓科技創新合作論壇”說,最近中國的DeepSeek非常“出圈”,中國在AI領域的革新與機器人產業緊密聯結,中國的機器人產業有很多韓國可借鑒的內容。他說,韓政府也非常關注機器人產業,韓中兩國在該產業合作上需揚長避短,通過互利共贏實現可持續發展。
“出海東盟”正成為中國企業國際化布局的熱門選擇,在28日的“東盟創新合作發展論壇”上,馬來西亞經濟部部長拉菲齊·拉姆利在視頻致辭中稱,此次論壇旨在深化東盟各國與中國的優勢互補,將雙方經驗與智慧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實現互利共贏。
當天,來自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的政府代表現場解讀東盟各國科技創新政策、產業支持措施及創新生態體系,為中國企業布局東盟市場提供指引建議。
多名與會中外人士普遍認為,以新質生產力為引擎,跨越國界的科技合作正轉化為推動人類發展的持續動能,全球協同創新的步伐也愈發強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