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寧4月1日電(記者 左宇坤)“希望各方媒體都能在輿論引導中加強創新,共同打造有利于政策落實的良好輿論環境。”
3月30日,2025中國網絡媒體論壇“發揮多元主體力量 共創繁榮內容生態”發布啟動會在廣西南寧舉行。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在會上分享了如何“以筆為刃”出招。
視頻:故意用數字吊高胃口?清華這位院長“以筆為刃”出招來源:中國新聞網
2024年初,中國新聞網開設了經濟報道專欄“三里河”。去年10月,中央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后,輿論場出現一些質疑聲音。董煜作為第一位特約作者,撰寫了《對增量政策,要有信心》《為什么可以對增量政策有信心》等文章,以迅速權威的解讀傳遞準確的政策信號,取得了破圈傳播效果。
“當時是一個關系中國經濟走向的重要窗口期,對這種聲音絕不能視而不見。”董煜表示,他嘗試在政策解讀的語言上進行創新,如,明確指出有一種帶節奏的言論,先故意利用數字把胃口吊高,然后動輒就說“不如預期”,調動情緒操控市場;再如,沒有回避政策規模,而是明確說出“X萬億”一定會有,只是有的可能需要走法定程序,大家要保持耐心。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進行分享。俞靖 攝董煜表示,當前政策傳播中存在一些難點堵點問題。比如,政策語言如何轉換,政策要點如何把握,宣傳時機如何精準,各方關注的熱點如何回應,傳播效果如何擴散等。如何打通這些堵點,需要在政策宣傳解讀工作中進行探索。
他指出,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預期不穩,而預期在很大程度上與輿論環境相關。對此他建議,要把政策的宣傳解讀放到與政策制定同等重要的位置,政策的“后端”工作與“前端”工作同樣重要。
董煜表示,從這個意義看,“三里河”欄目很好地對接了這一需求,為宣傳政策精神、傳遞政策信號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平臺。通過縮短鏈條、加快節奏,在第一時間回應市場關切、解讀熱點問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