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望野博物館館長閻焰的交談中,記者一直對他巨大的收藏規模和高品位的收藏質量感到吃驚,他怎么能在目前這么狂熱的收藏浪潮下,經得住高額經濟利益的誘惑,保存下如此眾多的珍貴藝術品?
閻焰直率地說:“的確從幼年起就癡迷于中國古代藝術的不朽光芒,自八九歲第一次用5角零花錢買第一件收藏品起,下來的30余年時光歲月里,收藏就再沒有離開過自己。并且非常幸運,我的收藏經歷和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和中國文物從破爛垃圾到價超黃金的時間完全吻合。當年的文物藝術品都是廢舊物資回收公司的收購品,價格也就只能用元計,遠不是今天的億、萬。收藏品升值后,抗拒經濟誘惑也成了身心修煉。”
600元買下第一個繡墩
閻焰的收藏有許多奇緣,但是那奇緣能不能最后結成?在記者看來,眼力太關鍵。上世紀80年代后期,閻焰一次去看朋友收的舊貨,一到朋友家巷口就聽到激烈的吵架聲,走近才發現是老嫂子鐵青著臉在門口對著朋友大吼,馬上解勸,并問緣由,朋友灰溜溜地說,“前日下鄉收貨,在修自行車的鋪子里600元收了個放螺絲、輻條雜物的青花罐。買時感覺很好,可回來以后幾個跑貨的人來看了,都說是假的,實在賣不出去,沒有辦法,想找修自行車的退貨,估計要賠一半的價錢。”閻焰說,“讓我看看是什么東西。”話音剛落,老嫂子已從堂屋拎著個大罐子出來,“給,就這破罐,花了家里600元,太賠錢了。”一把扔在門前剛澆過水的石榴樹下,罐壁碰到樹嘣的一聲響。
閻焰一看這個所謂“罐子”,體形碩大,口平無唇,青花艷麗,所畫山石孔雀異常精美。待走進樹蔭定睛細看時,他的心立刻提到了嗓子眼,摔到樹下幸好還沒破的根本不是什么罐子,而是典型的青花繡墩,也就是俗語說的“鼓凳”,因為繡墩面平底漏,反過來擺放讓人以為是個罐子,它通體青花繪畫山石孔雀,兩側有獅頭獸鈕,器周兩圈乳釘,青料色澤艷麗,局部有鐵斑,繪畫紋飾如鐵線描。繡墩面上中心一朵盛開的澀胎無釉的反瓷蓮花,那是典型的明代正德制品。多年來,閻焰在故宮博物院的展覽和圖錄中無數次看到這類明正德反瓷青花獅球紋繡墩,很多次夢里都想能有此一件收藏,真是沒有想到會在這種場景下見到實物。他一把將繡墩抱在懷里說,“嫂子,這罐子真好,我喜歡,不用老哥賠錢退貨了,我要。”一聽此話,老嫂子立刻笑了,朋友卻說,“那不行,我買砸了,哪好意思讓兄弟你要,跟著我虧錢啊!”閻焰接著說,“老哥,東西我看老,明代風格的,我喜歡,如果假了,我也認。”朋友很無奈,“那這樣吧,我600元買的,大家都看假,兄弟如果你非要,那就給500元,我認100元的頭。”閻焰當時就笑了,“東西我真能看到明,不能讓你虧錢,我買了。”老嫂子拿到600元后,很是高興。閻焰順手又塞了100元在老嫂子手里,“不能讓我老哥白跑,這100元晚上給我哥買瓶酒拎只雞,算我請客了。”老嫂子嘴咧到腮邊大笑著,連說“中、中、中”回屋了。朋友悶紅臉低著頭。閻焰讓朋友找了個大號塑料蛇皮袋,塞好繡墩,他還一再表示不好意思,閻焰也激動地滿臉漲紅,連說謝謝,真沒有想到,可以這么容易就得到這件明代青花精品。
《古錢圖說》誘來第二個繡墩
很多事就是無巧不成書,閻焰在收到明代正德反瓷青花孔雀紋繡墩的3個月以后,突然有一天,山西一位好友來訪,臨走時他提出想借一本丁福葆編的《歷代古錢圖說》,好回鄉收錢時比對用,閻焰爽快地答應。在打開書房門的一瞬間,他瞥到了地臺上擺放的青花孔雀紋繡墩,好友隨口就說,“我前日在鄉里看到個樣子和這一模一樣的瓷器,但是可惜都碎了,全身裂縫開片。”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閻焰心頭一陣激動,天下真有如此離奇之事?好友說的全身都碎了,滿是裂縫開片?會不會是哥瓷開片?。窟@類碩大體量的明代哥釉制品在圖錄從來沒有出現過。如果真是的話,那無疑是極其罕見的哥釉大器了?不敢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