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科學發展成就輝煌”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陜西省果業管理局副巡視員、新聞發言人劉玲說,我省各級果業部門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地域優勢,果業在全省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進一步凸顯。果業的發展,給渭北黃土高原纏上了一條綠腰帶,給果區農民增收建設了一個綠色銀行,過去干旱貧瘠、貧困縣最集中的區域現今成為陜西農村富裕的地區。可以說荒山有了“被子”,農民有了“票子”。中國水果生產第一大省
我省緊抓世界水果產業發展重心轉移的機遇,發揮資源優勢,加強政策支持,引導果農在優勢區域積極發展蘋果、狝猴桃及時令特色水果,果業的規??偭績瀯葜鸩皆鰪姟y計,2011年,全省園林水果面積 1681.85萬畝,產量 1332.68萬噸,分別比2006年增長了約33%和60%,成為中國水果生產第一大省。全省自北而南建成了黃河沿岸250萬畝紅棗產業帶、渭北黃土高原930萬畝蘋果產業帶、秦嶺北麓100萬畝狝猴桃產業帶、秦嶺南坡淺山53萬畝柑橘產業帶、大中城市近郊百萬畝時令水果產業帶等五大水果生產板塊。預計今年全省水果總量還將持續增加,面積將超過1700萬畝,產量將超過1400萬噸,成為中國北方水果生產中心。
果農收入持續穩定提高
果業成為果區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果農依靠果業脫貧并逐步走上富裕之路,30個蘋果基地縣中超過2/3的國家級和省級貧困縣農民成為我省農民致富的排頭兵。據統計,2011年全省果業(僅第一產業)增加值達到247億元,占全省種植業增加值29.3%,基地縣人均果業純收益3000元,分別是2006年的2.85倍和2倍,果業收入占到農民人均收入的70%以上。狝猴桃為果農增收的貢獻也很大。2011年周至縣果農人均收入達到8600元,樓觀鎮周一村90%以上的農戶畝均收入過萬元,一些種植優良品種、作務技術較高的農戶畝均收入超過2萬元。
果業的發展,促進了果區道路交通、園地基礎設施和果農居住環境、生活質量、家庭教育的極大改善。目前,全省果區的道路普遍硬化,水、電設施普遍到位,果園農機具數量日益增加,果業機械化操作水平不斷提高。果業基地縣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新樓房、小轎車成為果區一道亮麗的風景。
為農民創造就業崗位果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為農民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全省從事果業生產的農村勞動力約有600多萬,加上季節工和從事果品運輸、營銷等二、三產業的人,大約有800多萬。一些果區縣著力打造集生態農業觀光和鄉村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景區,既休閑觀光又能發展果業,有力地促進了當地果業與旅游業的共同發展。特別是陜南櫻桃、橘園觀光旅游成為產業發展的新亮點,不僅給果農帶來了豐厚的收益,而且據不完全統計,僅城固縣橘園生態觀光園每年就可吸引約50余萬人次前來觀光、休閑,創綜合效益30億元以上。(三秦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