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這個影響已經發生,而且還沒有結束。”
針對固定收益產品衍生品的也進入投資人士的視野。中郵基金固定收益部負責人張萌認為,和國外先進市場相比,國內在投資標的,尤其是金融衍生品方面還有一定差距。
“未來金融衍生品的創新空間很大,比如利率掉期、信用掉期,國債期貨等等。此外,就債券本身,還可以發展結構型債券,適用于不同的投資者。”她說。
饒剛也指出,未來的固定收益產品,絕對不只是債券。包括中小企業私募債、信托、銀行間的私募債,甚至以后的融資融券和結構化產品的優先級等各種產品。
“可以想見,未來圍繞類債券產品可以大做文章,設計出各種收益率以及風險的產品,滿足不同風險偏好人士對投資產品需求,而不再是單純的避險。”
而這一切也與債券品種創新息息相關。繼交易所年內推出中小企業私募債,銀行間交易商協會推出ABN(資產支持票據)之后,發改委也將于近期推出“小微企業扶持債券”。市場預計,隨著債市的擴容,新型的債券品種未來還將層出不窮。
有專家預測,中國利率市場化將在五年內完成,在此期間,債市將擴容一倍。
一切還只是剛剛開始。(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