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死穴之3
把“定投基金”當成投資理財
這是非常不可取的行為。我們看到有的老百姓每月的工資被人忽悠到去做基金定投。有些人認為這是最典型的對自己不負責任的“投資理財”懶人行為。基金的本質是基金公司拿你的錢去賺錢,拿你的錢去投資,去炒股炒房,他們賺了就給你分一點,虧了你自己扛著。
解穴理念與方法:如果你真的有想長期去買基金的意識,還不如自己去多花點時間,找個好老師,研究一下股市。然后采用“基金定投”的理念去買一支股票,越跌越買,長期買入,有利潤就出來一部分。原理很簡單:自己去買股票至少還知道錢是怎么賺的、怎么虧的。
十大死穴之4
把買保險當成投資理財
最近有很多所謂的什么“投連險、分紅險”之類的,看上去很誘人,似乎回報很高,迷惑了不少不明真相的老百姓。但實際上,如果你是為投資分紅去買這類保險,那你真是傻到家了。保險就是保險,只要它特有的保障作用能實現都已經萬幸了,君不見很多公司出事了該賠付的都千方百計耍賴不賠,你還指望他給你多少投資回報?很多人認為根據你自己的特別需要去有針對性的購買一份保障(比如醫療或意外傷害)就好。當然,如果你是為了買保險逃稅除外——比如買完一份巨額保費保險后再退保倒是可以的。
解穴理念與方法:商業保險的本質就是保險公司拿所有投保人的錢去再投資賺錢,保險公司是最典型的“空手套白狼”的公司,保險公司和銀行一樣,它的錢都是老百姓的,它自己只有一塊牌子是沒有資金的。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一商業保險公司向一個市民推薦一款商業保險,說等到2015年退休后,每月可拿到50元人民幣的保險金。當時50元人民幣相當于一個家庭一家人一個月的生活費,還是很值錢的。可現在50元算什么呢?不要說到2015年,就是現在在深圳,這50元還不夠到保險公司領保險金辦手續的打的費用。有錢買投連險不如自己去買股票。
十大死穴之5
投資理財變成“買房保值”
這幾年房價大漲,很多老百姓紛紛加入了炒房大軍,即使不炒房的也害怕手中的錢貶值而把資金去換成了房子,美其名曰為投資保值。有的老百姓甚至把所有的一點錢都壓在了房子上,甚至不怕背負高額銀行貸款和每月支付利息。讓人很是感嘆:不出10年,手上如果有太多的房子,將變成一個燙手的山芋。
解穴理念與方法:房價的漲跌有一個周期。房子在未來多變的政策環境中,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如果一旦預期的漲幅不再,就毫無保值的價值了。可以認為,中國的普通住宅,中低價位中小戶型的房子價格上升空間有限。在過去10年里,中國房地產平均累計漲幅超過500%。從長期看,房屋對抗通貨膨脹的效果不錯,但必須從稀缺性和可塑性上進行選擇。否則,風險會很大。目前房地產資產總量是股票資產總量的5倍。“十二五”期間,中國房地產業將面臨結構性調整。如果真要投資房產,請大家記住:一定要從稀缺性和可塑性著手才能讓投資有長期價值。
十大死穴之6
投資理財變成“買黃金保值”
很多人以為買黃金能抵抗通貨膨脹。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從1990年到2010年二十年間,金價共上漲271%,年均6.77%而已。如果再把時間拉長到三十年,投資黃金的年化回報僅為3.33%,與長期的通脹率無大異。也許你聽到很多人說黃金的價格會飛漲到多高,但必須注意,黃金從來不是用來對抗通貨膨脹的,而是用來對抗貶值的、失去信用的貨幣的。黃金最大的問題是它不能產生利息。當通貨膨脹到了下半場的時候,政府開始加息,不能生息的黃金吸引力會下降,價格就會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