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二季度流動性的事實性偏寬,為A股的結構性行情提供了“溫床”;近來,隨著美聯儲QE退出預期的釋放,全球流動性格局出現變化,昨日銀行間拆借利率又大幅跳升,進而成為滬綜指掉頭考驗2200點支撐的導火索。短期來看,資金利率跳漲所引發的資金面壓力,將繼續壓制市場,指數下破2200點大關或較難避免;不過,鑒于資金面的波動屬于短期市場行為,其影響也偏向于短期化,中期流動性應該能維持中性偏松的狀態,因而A股出現系統性大跌的風險并不大,投資者不宜“草木皆兵”。
資金面緊張成A股調整導火索
今年以來,盡管A股并未出現所謂的流動性行情,但充裕的流動性還是給成長行情提供了一個“溫床”。如今,當資金利率突現跳漲、資金面極度趨緊時,市場立馬缺乏“安全墊”:昨日滬綜指就大跌31點,向下考驗2200點的支撐。
數據顯示,SHIBOR各品種利率昨日都出現了大幅跳升的情形:SHIBOR隔夜利率跳漲231.20個基點,飆升至8.294%的歷史高位水平;SHIBOR1周、兩周及1月利率也分別上漲152BP、249.80BP以及125.15BP至6.657%、7.74%及6.345%。
分析人士表示,銀行間流動性收緊,主要有幾大短期因素所致:其一,5月底財政繳款使得5月下旬以來銀行間流動性不斷收緊;其二,6月5日銀行補繳存款準備金,也造成了銀行間流動性收緊;其三,短期海外市場波動加大,避險情緒迅速上升,疊加6月1日生效的熱錢管制措施,銀行間流動性緊張的局面難免加劇;其四,盡管銀行間的流動性偏緊,但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并未完全對沖掉。短期來看,流動性緊張的格局有望延續,進而對投資者情緒構成打擊,因而A股短期調整已在所難免。
A股暫不具備系統性風險
盡管資金面趨緊成為打破A股平衡市的導火索,但資金面所帶來的沖擊畢竟是短期的,而銀行間流動性的緊張并不意味著股市流動性就一定緊張,至少中期而言,A股流動性依然會維持良好的格局。
首先,銀行間流動性收緊,僅是短期市場現象,節后隨著季節性因素的逐步消除,公開市場操作平滑,銀行間流動性會逐步回歸到正常水平;其次,銀行間的流動性對整體宏觀流動性的影響不大,5月下旬以來,反映整體社會融資成本的票據直貼利率一直穩定于低位;再次,鑒于熱錢流入的趨勢不會出現逆轉,下半年整體宏觀流動性大概率仍將維持中性偏寬松的格局。
分析人士表示,上述三大因素至少能保證A股流動性不出現大的逆轉,再加上管理層持續多舉措力促增量資金入場,預計流動性不會成為A股的制掣。而目前以美國為首的發達經濟體普遍處于復蘇的通道中,在此背景下,下半年出口料會出現好轉,進而暫緩經濟下行的節奏。目前來看,盡管經濟復蘇乏力,但總體仍處于復蘇的通道中,內生性動力的不足并不等同于經濟下滑的幅度大超市場預期。不僅如此,昨日晚間,證監會又發布了新一輪新股發行改革意見,其中包括大股東不得低于發行價減持,這也將大大降低原始股東套現的沖動,因此,A股整體的宏觀環境還是偏暖,市場并不具備系統性大跌的風險。
需要指出的是,資金利率的跳漲可能會引發短線獲利盤的出逃,其中“偽成長股”的調整風險將被放大;但當短期沖擊趨于平緩之后,成長股仍將是震蕩市的主流,投資者切忌盲目殺跌。(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