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這一互聯網領域最前衛的信息交流工具正在演變成為一大商業交易平臺,金融機構已捷足先登。記者最新了解到,繼銀行、基金輪番上陣爭搶微信這一新型渠道后,險企也不甘落后,開通微信商城賣保險,搶占網銷制高點先機。
據了解,在初次試水入主淘寶平臺嘗到甜頭后,保險公司很快將目標轉向4億用戶的微信平臺。其中,國華人壽在時下最熱門的微信社交信息平臺推出保險行業首個微信商城,為4億微信用戶提供移動投保、產品展示、在線客服等服務。
另外,國壽、人保、泰康、太保、平安等20余家保險公司也先后推出了官方認證微信平臺,其中,國壽還推出除查勘、理賠功能外的車險在線投保服務。
記者親自試驗,登錄國華人壽的微信商城發現,購買方式和在電腦網頁上購買類似,點擊購買會先后出現五個界面,首先會出現供消費者選擇的投保份數界面,然后是登記個人信息界面,信息登記完成后,進入投保告知界面,也就是在哪些情況下消費者不能投保,再點擊“否”的選項后會出現在線支付界面。
不過,目前微信合作銀行還很有限,只有工行、農行、建行、中行和平安銀行五家支持這些保險產品的在線交易。
微信推出的交易平臺能否帶來“旋風效應”備受關注。分析人士表示,盡管擁有4億多活躍用戶,但在微信上銷售保險,目前還需要逐步培育市場。而且微信平臺在線交易的效果還有待考量,在實際交易過程中還存在諸多不便,也暗藏不少風險。例如,關于微信交易的法律還屬空白,交易憑證如何保留,如何防范賣方機構的不誠信導致交易信息被篡改等。
值得一提的是,銀行搶食微信一杯羹的熱情雖濃烈,但是具體操作流程還有待考量。有的微信銀行服務在綁定銀行卡后,用戶無需輸入交易代碼和查詢密碼就可直接查詢本人賬戶余額。這就要求人們盡量用專用手機辦理資金業務,將手機借給他人使用可能影響資金安全。如果消費者通過微信交易時對個人信息保護不力,泄露卡號和密碼等關鍵信息,也會存在資金被盜的隱患。
對于這一新興營銷支付渠道,某壽險電子商務部經理表示看好,他認為,隨著微信支付功能的實現,預計接下來會出臺相關政策加以規范,避免各類交易風險的發生。 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