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加薪水,有沒有膽量拿著計算器和老板面對面談判?雙方一分一厘地爭,說到激動處,還會臉紅脖子粗。
在溫州民企興樂集團總部,這樣的“加薪談判”已經持續了近一個月。最近,這場馬拉松式的談判有了結果:在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興樂集團員工平均工資漲了13%;工資漲幅最高的崗位,達到了30%。
更讓人意外的是,對于員工的“僭越”之舉,企業管理層似乎還挺歡迎的。這是怎么回事呢?
員工海選代表,找老板談判求加薪
老板支持員工要求,不過得合情合適
興樂集團總部位于溫州樂清市柳市鎮,主要生產電線電纜。
一個月前,集團總部的600多名員工通過不記名投票,選出了若干代表。他們要完成一個艱巨的任務:和董事長面對面談判,要求加薪。
吳海前在興樂集團工作了9年,是一名普通的行政職員。他所在的行政部門共選出了3個代表,他是其中之一。
從那時候起,吳海前就開始吃不下、睡不香,因為他攬到了一顆“燙手的山芋”。
“一方面,能夠得到同事信任,當選為代表,說明我平時為人還不錯,不能辜負大家。”吳海前說,可是,一想到要和老板提漲工資的事,他的頭皮就發麻,“如果談不好,在同事面前抬不起頭來不說,老板肯定對我有意見,以后還怎么混?”
在正式找老板談判前,幾個代表天天湊在一起,拿著計算器扒拉數字,看提出怎樣的加薪要求才合適。“我們還向同行打聽了工資待遇,制定了好幾套方案。比如,規模比我們大的企業,是怎樣的薪資標準;和我們同類的企業,又有哪些福利……”吳海前說,這些數據他們都經過了精確計算,最終得出了“加薪”的標準。
讓吳海前沒想到的是,老板似乎很支持他們加薪的要求。“公司請了懂《勞動法》的專家,給我們講節假日可以得到哪些福利、績效考核怎樣才是合理的……”吳海前說。
“其實,這是我們的‘見招拆招’。”興樂集團副總裁倪海鷗說,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員工了解企業工資分配的細節,最終通過擺數據、講道理,讓員工接受合理的漲薪范圍。
幾個回合談判下來
老板同意漲工資
經過一番精心的準備,吳前海和幾名行政組的員工代表終于坐到了談判桌前。在他們對面,是董事長虞文品帶隊的公司高層。
第一回合
“我們了解過同行的工資,有一家和我們同等規模的企業,他們員工的工資今年也漲了,根據我們多方核算,要求漲薪15%。”吳海前單刀直入,直接拋出了漲薪要求。
“你說的是哪家企業?我可以當場打電話給他們的老板確認。如果你們所說屬實,我們可以考慮你們的加薪要求。”虞文品不動聲色,穩穩地坐著。
吳海前說出了那家企業的名稱。虞文品掏出電話,給那家公司老總打了過去。“他們的確漲薪了。”掛完電話,虞文品說。
第二回合
“你們加薪的要求,我們可以考慮。不過,按照你們目前提出的漲薪比例,已經遠高于同類企業,能不能接受少漲一些,保持比同行高一些就行了?”虞文品開始還價。
此時,吳海前一方出現了不同的意見,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實際上,這是事前就商量好的談判“戰術”。
“我們作為公司的行政職員,最近加班頻繁,特別是在接到緊急訂單的時候,我們還要到一線去工作,所以,我們的漲薪要求是合理的。”事先說好,吳海前唱“紅臉”,他叫起了苦。
吳海前拿出計算器,給老板算起了賬。“按照我們的要求,每月加薪在四五百元,這些錢,可能連付加班的錢都不夠。”說這些話時,吳海前語氣有些激動,紅了臉,“如果加薪,我們可以承擔更多的加班任務。”
第三回合
沒想到,虞文品和他的團隊也早有準備。他提出,可以按照實際固定的加班工資進行加薪。“這是企業今年的利潤報表,你們也可以看出,公司利潤微薄,我們已經盡可能地給你們提供了更大的福利。”
這時,吳海前一方唱“白臉”的出場了。他提出,如果公司肯再加一點工資,他們就能接受。
“這樣吧,我們為一些加薪相對較少的員工提供免費住房,以此作為補償。”虞文品說。
最終,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談判,雙方達成了公司行政人員平均漲薪12%的協議。具體到個人的漲薪比例,將按照每個人的實際工作成績進行核算。
談判加薪實現雙贏
利于企業長遠發展
記者了解到,興樂集團員工分成了13個片組,在近一個月內跟公司完成了加薪談判。員工工資平均漲幅為13%,漲得最多的崗位達到了近30%。
興樂集團負責企業人事工作的范建旦告訴記者,在民營企業中,每到年末,都是員工辭職、跳槽的高峰期。但今年在興樂集團,這樣的現象并未發生,員工主動辭職降到了個位數。“通過談判,讓員工對企業、對管理層多了一份認識,讓他們更有認同感。這是直接加同樣比例的薪水,所達不到的效果。”
對于興樂集團的這一做法,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表示,目前,正值溫州經濟“最為艱難的時期”,“越是在企業困難的時候,越要用溫情留住人。這才是溫州民營企業在困難時期的正確處理方式,很值得推廣。”
溫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人力資源處處長楊世杰表示,員工與企業集體協商工資是這幾年市人力資源保障局推進的工作重點之一。
2013年,溫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聯合當地的工會、工商聯等部門在溫州的100家企業中,一起推出了“要約行動”,要求企業保證與員工進行工資的集體協商,進而更好地保證員工福利。興樂集團也是其中一家。“受金融危機影響,‘要約行動’發展比較緩慢,但興樂集團堅持做了下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楊世杰說,今年,他們要在溫州繼續深化推進“要約行動”。
楊世杰說,企業與員工進行工資集體協商,簽訂集體合同,進而更好地保證員工福利,實質上也是保障企業更好地發展,從而促進溫州地區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