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盡管在朋友圈做生意飽受詬病,但是毋庸置疑,微信朋友圈的商業價值卻不容忽視,低門檻、低成本推廣模式下這個真正的基于強關系SNS,在交易的過程中,完全通過熟人的信任關系完成交易,這種“微營銷”開啟了新一輪的“圈子商機”。
“每天發送一些最新的商品信息,‘朋友們’看到后,感興趣的就會聯系我,客戶付完款后,我再聯系廠家進貨……比做淘寶簡單多了。”張婷輕描淡寫著她的生意模式,這個在朋友圈做生意還不到一年的25歲年輕女孩,平均月交易額達兩三萬。 本版撰文 記者 孔蕾
曬出來的商機
“一開始我沒想著做生意,就是喜歡把我認為不錯的衣服、包包、首飾分享給大家。”25歲的婷婷是一位微信兼職賣家,去年5月份開始在朋友圈做生意。“只要發現好玩好看好用的東西,我就喜歡拍張照片,在網上‘曬’一下。”婷婷告訴記者,每次曬完,都會有很多朋友向她打聽,久而久之她就想,既然大家都認可自己的品位,為什么不幫朋友代購?既能賺點錢,又有成就感。
有了這個想法之后,在朋友的幫助下,她篩選出了各種貨源渠道,于去年5月份開始了微信創業。“把自己挑選出來滿意的商品信息分享到朋友圈,沒想到真的接到許多訂單,”婷婷告訴記者,第一個月她就做了五千多元的純利潤,第二個月就過萬了,如今做了快一年了,基本上每次在朋友圈里發一條信息,都能做成十幾筆生意,平均月收入二三萬,多的時候達五六萬。
事實上,借助朋友圈這樣一個微信的附加功能,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做起熟人之間的生意,他們自稱是“微商”。
在記者隨機做的50個人的調查中,有42個人的朋友圈里有人在賣東西,這些人或是他們本身就認識的人,也有一些是朋友推薦的朋友。其中的賣家女性居多,有31個人,全部都是80后、90后。
會聊天成了優勢
睡覺前、午休、堵著的路上……婷婷的業余時間都可以用來賺錢,“點一下手機屏幕就進貨,等車的時間可以用來解答買家的問題。”在張婷看來,在朋友圈上賣東西并不是一件難事。
由于工作原因,張婷認識新朋友的機會比較多,相互加上微信號很正常,能夠在朋友圈輕松做生意,多虧了朋友圈積累的朋友數量。“一不小心朋友圈已經有上千號人了,”和淘寶相比,張婷覺得做“朋友圈”的生意要打更多的“感情牌”。好在她的優勢在于很會聊天,很多客戶最后都成了她一起出來吃飯聊天的好朋友。“‘朋友圈’這樣的銷售模式挺好的,一方面可以保護顧客的隱私,而顧客的評價也不像淘寶那么透明,賣家不用擔心其他競爭者來挖客;另一方面,微信溝通便利,可以發圖片、發語音,能與顧客隨時保持溝通。”張婷說,現在她“朋友圈”里的顧客大部分都是回頭客,客源比較穩定,每天至少能接到三四單的生意。
張婷的生存哲學
“像在朋友圈里銷售這種方式,賣普通的快消品是很難的,”張婷認為,產品和行業最好屬于專業化程度比較高,市場相對小眾,無大規模競爭企業和渠道的個性化、高毛利產品。
張婷比較趨向于推薦精品的服裝、包包和飾品,“其實在朋友圈里混久了,圈里人的消費習慣、風格也能有個大體的了解,”張婷的聰明之處就是根據圈子里的消費風格,確定自己的產品風格和檔次,“圈子里的朋友消費水平還可以,選擇的產品價格不能太低,有個性、小眾化的精品最合適不過了。”盡管在朋友圈發布信息,很少被“拉黑”,張婷仍不建議用刷屏的形式進行推廣,“每天發布的條數可以控制在5-8條左右,時間段可以岔開,讓他們在看朋友圈的時候,都偶爾會看到,然后吸引他們點進來看你的全部消息。”張婷有一套自己的生存哲學,“比如發一些促銷信息后,要@自己的目標客戶,提醒她關注,不能只發促銷信息,還要發一些自己的生活狀態……放一些自己小資生活的照片,以及用戶使用后的照片,因為大家一般會相信生活態度比較優雅的人,不靠譜的人總會讓人覺得生活都在處心積慮之中。”
為達到建立個人形象和影響用戶的目的,張婷選擇夜里發信息,“這樣刷屏不會影響朋友圈,同時也會留存在自己的主頁上,這樣第二天若有人點主頁看的時候,還是可以看到完整的產品信息。”
七嘴八舌
“圈子經濟”利與弊
叫好
當前我國微信用戶已過6億,自媒體時代的通訊工具在改變人們生活的同時,有人看到了商機開始了創業生活,原本店里的生意并不怎么好,發現微信也可以賣東西后,我試著將店里的東西拍照發朋友圈,然后通過搖一搖、論壇發帖添加好友等方式進行推廣,銷量一下就增加了。@媽媽的鞋
幾乎沒有什么投資,一部手機一個微信號就能開店,不僅省去了開實體店的門面租金、人工支出,而且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時間就可以做生意,玩著就把錢賺了。@婷婷
吐槽
當創業者樂此不疲的刷屏發信息時,也遭到了更多人的反對和吐槽。
一不小心,我的微信圈變成了商圈。自己平常其實挺反感廣告營銷的,但朋友的廣告營銷更是讓人很無奈。一般情況我都會屏蔽部分人的朋友圈信息。@林林總總
有些時候,真感覺自己的朋友圈是淘寶網。經常不得不浪費手機流量,刷一些自己不需要的商品信息,對此我經常是對這些信息直接跳過,無視存在。@80后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