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董秘王剛稱,國內資本市場和廣大網民更懂我們。
■本報記者 賀 駿
在京東、阿里紛紛赴美上市之際,有關A股市場門檻的思辨聲再度提高。事實上,早在當年百度、360等大批互聯網公司赴美上市時,對于國內資本市場為何容不下這些潛力公司,一直飽受詬病。直至不久前,管理層表態,未來創業板對于互聯網等高科技公司將降低門檻。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暴風影音將成為首批考驗A股市場“誠意”的互聯網公司。證監會新近披露的信息顯示,在長長的等待進入審核的名單中,出現了一家頗為熟悉的名字——暴風影音。相比于絕大多數相對陌生的公司名字,暴風影音的“亮相”讓人們倍感親切,作為國內最早的萬能視頻播放器,其裝機量曾經僅次于QQ。
招股書顯示,2013年暴風影音PC端日均覆蓋人數達到2500萬人,位于影音播放行業第一,2013年12月日均覆蓋人數超過2700萬也排名第一。公司此次IPO,擬發行不超過3000萬股普通股,募資5.1億元,主要用于互聯網高清視頻服務平臺的升級與擴建項目、移動終端視頻服務系統研發項目。
數據顯示,暴風影音2012年營業收入為2.5億元,2013年營業收入3.24億元,增幅為29.11%;2012年凈利潤為5584.73萬元,2013年凈利潤3853.75萬元,減少1730.98萬元,原因在于在影視劇版權采購、網絡帶寬采購等方面加大了資金投入。
暴風影音“歸來”
近段時間來,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歸來》引發廣泛關注,而暴風影音此番擬在創業板上市,也堪稱“歸來”。2008年,暴風影音CEO馮鑫曾表示,將于2010年赴港上市;2011年,馮鑫又表示,將于2012年赴美上市;2012年4月份,暴風影音再改為創業板上市,但不巧的是,又趕上新股發行暫停,直至今年重新啟動。
在赴港上市——赴美上市——赴創業板上市的一波三折背后,則是暴風影音為此進行的財務、股權大幅調整。創立于2003年的暴風影音,從2006年起進行了3輪融資:2006年10月和2007年4月IDG分兩次投入900萬美元;2008年12月經緯主投、IDG跟隨又投入1500萬美元。彼時,暴風影音與其它赴美上市公司一樣,都是VIE結構。
此后,為了能夠符合A股上市標準,暴風影音對VIE結構進行了大幅調整。截至目前,馮鑫直接持有28.4%的股權,并通過融輝似錦、瑞豐利永及眾翔宏泰間接控制7.26%的股權,共計持有35.65%的股權。公司第二大股東為北京和諧成長投資中心,持有暴風影音10.89%的股權。
就在暴風辛辛苦苦尋求國內上市之時,海外已經掀起近年最熱的一波中概股上市潮,微博、聚美優品、京東商城、甚至迅雷等紛紛赴美上市成功,似乎再次印證了人們關于“互聯網公司國內上市難”、“國內開花海外香”之類的說法。對于暴風選擇尋求創業板上市,暴風影音副總裁、董秘王剛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暴風最終確定在國內上市,原因很簡單,暴風的用戶還有品牌知名度、影響力都在國內,我們覺得國內的資本市場和廣大網民會更懂我們。暴風是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民族品牌,我們的創業團隊都是在國內成長起來的。我們看好國內的市場,看好中國互聯網產業的發展,也看好國內日益成熟的資本市場和整體發展環境。”
“從今年5月16日發布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不難看出,證監會對創業板IPO企業在財務門檻方面頒布了‘特赦令’,類似暴風影音這樣的公司將不再受制于業績持續增長等原有發行條件的束縛,真正實現創業板扶持成長型、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對《證券日報》指出。
繼續主打“技術牌”
從兩年前開始,視頻網站開啟了整合大潮,優酷收購土豆、愛奇藝收購PPS、蘇寧易購收購PPTV……,在這場大魚吃小魚的洗牌中,暴風既沒有吃別人,也沒有被別人吃。但是,隨著行業洗牌的幾近完成,人們也不禁要問,暴風這樣“沒背景”的公司,是否還有機會?
對此,王剛認為:“視頻行業目前還沒有進入完全成熟階段,許多業務領域前景看好但目前還處于投入期、培育期,例如移動終端、互聯網電視等。視頻行業的發展,對技術的要求和依賴并不會降低,反而會增加。新的視頻技術層出不窮、應用越來越多,用戶對視頻觀看的體驗要求越來越高,例如4K視頻、3D視頻在線播放,全息技術,交互式播放等等,這些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會成為推動視頻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暴風對自己技術優勢所帶來的核心競爭力仍然充滿信心。”
上述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暴風影音此次創業板IPO成功,不僅將為創業板帶來新氣象,也會起到積極的示范作用。更多的互聯網公司會意識到,原來并非只有赴美上市這一條路,通過適當的股權安排和結構調整,同樣可以在創業板實現IPO。大量互聯網企業,如電子商務、網絡游戲、在線教育、互聯網金融等創業公司,將會感受到來自A股市場的誘惑。不論是對這些創業公司,還是對創業板以及國內股民來說,都是新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