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大宣傳等現象嚴重 過半消費者不信任保健食品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日前印發《2010年保健食品安全整頓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各地整頓保健食品市場,有效遏制保健食品違法亂象,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此次大整頓將給處于高溫狀態的保健食品市場吹來一股冷風,專家表示,不僅保健食品市場亟待“泄火”,消費者更需冷水澆頭。
國家連念“緊箍咒”市場亂象不容忍
據了解,此次整頓工作的重點為:依法對獲批注冊但未標明有效期的保健食品進行全面清理換證;開展保健食品標簽、說明書內容專項檢查和保健食品違法添加藥物專項檢查;整治保健食品夸大宣傳功能和利用公益講座等方式變相銷售假冒偽劣保健食品的行為;查處制售假劣保健食品行為;查處普通食品宣稱特定保健功能的行為。
實施方案要求,對保健食品廣告夸大宣傳功能的,一律曝光違法產品及其生產、經營企業,并移送執法部門依法查處。對生產經營假冒偽劣保健食品以及利用公益講座等方式變相銷售假冒偽劣保健食品的,一律依法嚴肅處理。對普通食品違法宣稱具有保健食品功能的行為,各地保健食品監管部門要按照“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及時依法處理。
據中國保健協會不完全統計,2006年保健食品行業產值約為550億元人民幣,2007年約為600億元,2008年約為800億元,2009年達到1000多億元,穩步增長勢頭良好。然而,隨著市場擴容,保健食品行業亂象叢生,不斷挑戰監管紅線。
其實,相關管理部門出手整頓保健食品市場并非第一次了。在2006年初,中國保健協會就曾歷時近10個月,對全國范圍內(除港、澳、臺外)300多個地區、涉及2025家企業2951種保健食品進行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大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767種超過總量四分之一的保健食品為假劣產品。2008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通報了當年上半年保健食品發布違法廣告的匯總情況,將“東方之子牌雙歧膠囊”、“天天清牌天天清大茶”、“富硒靈芝寶”、“三圣寶牌糖安美片”、“貝貝智多星兒童營養液”、“百奧牌奇滋寶菌絲膠囊”等9452份嚴重欺騙和誤導消費者的違法保健食品廣告依法移送工商管理部門處理。
這一次國家食藥監局再念“緊箍咒”,肯定又要叫一些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保健食品大感頭痛了。
劑型產品占七成過半群眾不信任
記者走訪市內超市時見到,在售的保健食品產品主要是膠囊、口服液、片劑,另外還有一些沖劑和酒類產品,這些劑型的產品大約占了保健食品種類的70%。各種產品的功效描述高度雷同,過半數產品均宣稱有“免疫調節”作用,能夠“抗疲勞”,同時宣傳可以“調節血脂”的產品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