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3月29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在北京召開了“網絡消費安全座談會”。會上,中消協聯合西安消協等全國21省市消協發布網絡消費安全研究報告。報告顯示,近兩成網絡購物實物與宣傳不符。
根據統計數據,去年上半年全國網絡消費投訴共有5530件,其中不履行合同義務占35%,實物與宣傳不符占18%,單方變更合同11%,不履行三包義務10%,拖延處理或維修10%。存在的具體問題涉及以下幾方面。
劣質商品
虛假宣傳包裝成暢銷品
西安市消協表示,網絡消費中許多商家虛假宣傳。一些經營者為達到引誘消費者的目的,可能發布不真實信息,在宣傳中借助夸張的推銷辭令、非實拍圖片、虛構的交易記錄,讓原本平常甚至劣質的產品,被包裝之后成為暢銷品。
同時,在消費者投訴中,商品質量問題位居榜首。如購買的手機不能正常使用,家具缺少零部件、衣服袖子長短不一等。有些進口產品的包裝盒上都是英文,有的店鋪用仿品冒稱正品,有的甚至違法銷售“三無產品”。
格式合同
有瑕疵商品只換不退
“網絡格式合同有待規范”,市消協秘書長馬世群介紹,網絡格式合同存在三大問題,首先是利用格式合同免責。如約定商品有瑕疵時,只能要求更換而不退貨,或約定實物與網上照片有差異,不影響使用,消費者不能退換貨等。其次,沒有以合理的方式提醒消費者注意。故意用細小的文字書寫,或在文字表述上模糊、晦澀;或設置點擊鏈接,使消費者忽略過去。最后,隨時修改或調整網絡格式合同條款而不提前通知相對人。
物流糾紛
從中轉站送到家要加錢
據了解,網絡購物物流配送問題頻出。除了快遞不快的問題外,一旦商品在運輸過程中出現損毀時,網站、快遞公司之間就會互相推諉,導致消費者難以獲得賠償。同時,如果消費者不進行保價,快遞公司就會只按運輸費用的幾倍賠償;此外,有些快遞公司還存在額外加收費現象。有些消費者網上購買了小件家具,商家卻只把貨品送到物流中轉站,要從中轉站送到家,就要額外加付費用。
支付風險
釣魚網站半路劫走貨款
市消協表示,貨款支付存在風險。支付安全是網絡消費安全的重要保障,但目前貨款支付中卻存在風險。黑客通過木馬病毒程序或釣魚網站等形式進行欺詐,如假冒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客服,套取消費者賬號密碼,將資金轉移;利用聊天工具誘導消費者線下交易,發送鏈接篡改收款賬號;利用專業軟件謊稱已交易成功的消費并未成功,而使消費者多次付費。
評價玄機
收取費用更改評價
網絡購物時,消費者常常會通過店鋪或商品的歷史評價搜索,以幫助自己做出選擇決策。但其實這方面也暗藏玄機。有的搜索引擎公司通過收取費用,屏蔽不利言論,提升店鋪信用。一些平臺內部員工在賣家交費后,就能幫助其換取流量輸入或者更改店鋪評價,修改中、差評等。
同時,“貨款匆匆去,不見貨發來”,低價設誘、誘導無貨付款、謊稱海關查扣等網絡購物欺詐行為屢禁不止。在售后服務上,網絡購物也是爭議突出。商家對消費者的正當訴求常常不予積極回應,采取拖延、推諉戰術。
此外,網絡消費信息安全亟需加強,網購時消費者需填寫姓名、住址、電話等個人信息,但一些商家卻將消費者的信息賣給他人。(西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