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股民在調查采訪中表示,“在我的認識中,股票市場是一個高風險市場,風險是需投資者個人承擔的,很難界定侵權與未被侵權,因此也不清楚何時何種程度才夠起訴的標準”。
在維權律師看來,股民起訴上市公司獲賠案例少,加上自身維權意識淡薄、觀念中維權成本高以及相關宣傳普及力度不夠,是造成股民不熟悉維權路徑的四大原因。
實際上,近年來股民起訴上市公司的案例并不少。例如,有廣東股民起訴綠大地造假,以及寧波富邦被30名股民起訴索賠等案件。但真正成功并獲得賠償,乃至成為垂范作用的案例鮮有出現。“股民起訴上市公司,要求索賠,進行維權一直處于被邊緣化的狀態,并沒有進入受眾的主流視線。”維權律師對此說。
對此,有維權律師表示,其實目前維權的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都不高,只要提交材料以及與律師簽訂代理合同,就能夠啟動法律程序,但大多數人卻并不清楚,以為維權很復雜。此外,維權路徑不普及、相關宣傳較少,未能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也是導致股民維權意識淡薄的又一原因。(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