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手段不斷升級“打掉一茬又長一茬”
當前通訊信息詐騙翻新速度極快,隱蔽性極強,部分犯罪分子已不再局限于使用“安全賬戶”等敏感詞語,而是以“資金公正比對”、“銀行卡升級”、“接收財政撥款后查證”等新詞騙取信任,常常是一個騙術剛被公安部門摸清,新騙術又開始“行走江湖”。
家住長沙芙蓉區(qū)的陳先生日前收到一條落款為“學校通訊部”的短信,“家長你好,您孩子在學校表現(xiàn)良好,老師總結學生各項表現(xiàn)資料,請安裝查收簽字,網(wǎng)址……”經(jīng)過電話聯(lián)系,老師告訴陳先生,學校并未向家長發(fā)送過類似短信。“如果不是及時聯(lián)系確認,我肯定會點擊那條短信上的鏈接。”陳先生隨即向公安機關報警。
5月中旬以來,長沙市公安局“110”報警中心已陸續(xù)接到30多名市民群眾報警、咨詢,反映收到了此類詐騙短信。
長沙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民警表示,騙子利用廣大家長關心孩子在校學習情況的心理,誘騙家長點擊短信中所附的網(wǎng)址鏈接。一旦家長不慎點擊,手機中將被植入“木馬”程序,造成個人信息泄露,導致手機綁定網(wǎng)銀或者支付寶資金被盜取。
上海市公安局刑偵總隊二支隊支隊長薛勇說,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和智能手機的普及,許多詐騙分子把注意力聚焦到移動客戶端上,偽裝成“積分兌換”“銀行賬號異常”等形式的手機木馬程序層出不窮。
在廣東電白、湖南雙峰、福建安溪、廣西賓陽等地,已逐步形成地域特征強、專業(yè)化水平高的犯罪群體。例如,廣西賓陽縣的詐騙團伙以“QQ詐騙”為主。2012年以來,賓陽縣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把打擊QQ詐騙作為重點工作,但當?shù)氐姆缸飯F伙就像割韭菜一樣,“打掉一茬,又長一茬”。
此外,撥打詐騙電話窩點、網(wǎng)絡詐騙平臺窩點、地下錢莊窩點往往藏匿在不同國家和地區(qū),境外詐騙團伙窩點已由東南亞國家擴展到非洲、美洲。
運營商不作為稱成本高“不愿投錢”
多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警方人士表示,運營商完全有能力通過技術手段解決多數(shù)安全漏洞,但是這些問題一直以來沒有得到重視。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運營商的不作為給詐騙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