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價值觀本身就具有開放包容的氣度,不妨礙作家藝術創新與個性呈現。網絡文學創作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把講好中國故事與弘揚社會主 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既要有對遠大理想的憧憬表達,又要有對現實生活的生動呈現;既要直面真善美與假惡丑、光明與黑暗、先進與落后并存的復雜現實,又要 反映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真善美戰勝假惡丑的歷史規律。要善于通過敘寫百姓個體的生活經歷,通過他們的獨特體驗,彰顯普通人身上的閃光品格,鼓舞人民開創美 好未來。要講究藝術手法,發揮個性創造優勢,避免貼標簽、模式化、概念化、標語口號化,做到生動形象,深入淺出,潤物無聲。
第三、網絡文學如何不斷提高質量和品位
十多年來,網絡文學異軍突起,首先在數量上引人矚目。據統計,每年網絡生產的長篇小說就有10萬部之巨,文學網站日更新1.5億漢字。但由 此帶來的問題也比較突出,如數量大質量低,產品多精品少,機械化模仿式生產普遍,精益求精創作不足,以及文本注水嚴重,庸俗低俗化傾向突出等。這反映出在 網絡文學低門檻甚至“零門檻”下,不少網絡寫手綜合素養差,缺乏文學基本功訓練,部分網絡寫手心態浮躁、急功近利,以及受市場驅使和利益誘惑,粗制濫造, 盲目跟風,抄襲重復等,提高網絡文學質量和品位需要綜合治理。
打鐵還須自身硬。作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要求作家包括網絡作家必須具有文化素養和人文情懷,要熱愛文學敬畏文學,有對社會和人生的洞察 能力,能使自己的作品達到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有機統一。實際上,支撐一部作品的是創作者長期的多方面儲備。網絡文學寫作者大多年輕稚嫩,生活閱歷不足,知 識儲備普遍欠缺,更應胸懷勤求博采、海納百川的志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向經典學習,向傳統學習,向大作家學習,打牢思想學養功底,增強品格境界修養。
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一樣,是基于人文、人情、人性等基本要素之上的精神創造。類型化固然可以彌補網絡文學創作資源稀缺的短板,同時也會掩蓋 網絡小說語言的粗鄙與淺顯,如果過分強調以詭異、怪誕、仙俠等內容取代主流化題材,便會造成網絡文學越來越脫離社會,偏離公眾基本人文價值期待,導致放棄 文學性。因此,就網絡作家而言,更為緊迫的是要緊扣以語言審美反映現實這條鐵律,注重追求作品的文學性,注重學習傳統文學對生活的深刻反映、對人生的深入 思考,不斷增強思想性哲理性感染力,追求作品思想與藝術統一,境界格調雅俗共賞。要堅信未來的網絡文學也將經歷一個經典化過程,也會產生大作家大作品。網 絡作家要樹立藝術上的雄心壯志,把網絡創作視為神圣而崇高的事業去追求。唯此,網絡文學才會有絢麗的前景。
網絡文學的生產上傳及閱讀、“打賞”、更新等機制,客觀上容易造成較為普遍的浮躁和趨利心態,從而構成對網絡作家的考驗。對網絡作家來說, 特別需要增強定力、克服浮躁,既有屈原“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執著熱愛,又有杜甫“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嚴肅認真,必須要在網絡作家中倡導對文學理想的堅守和 對文學精神的擔當。網絡文學傳播是出版,也需要網絡編輯擔負起更大的職責,提高編審人員整體文化素質,把好質量品位關,使網絡文學更好走向經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