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地市報業“振興計劃”,地市黨報應認真研究面臨的諸多問題和挑戰,樹立新的辦報理念,深化體制改革,完善內部運行機制,積極探索報業數字化發展戰略,充分把握報紙作為新聞傳媒信息的源頭地位,積極采用數字化技術,實現報紙新聞內容、紙質報紙、網絡報紙和電子版銷售的完美融合。
地市黨報在全國報業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相對中央和省級報業來說,地市報卻有明顯的弱勢。除少數發達地區以外,因種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不少地市黨報在辦報理念、報道內容和手段、采編運行機制、人力資源管理及考核激勵措施等眾多方面都顯得相對滯后。報業規模小,經濟實力弱,版面數量少,內容較單薄;管理機制落后,規章制度缺失;人力資源管理薄弱,考核激勵措施不力;與數字化報業存在一定距離等,是地市報普遍存在的問題。
2006年8月,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發布《全國報紙出版業“十一五”發展綱要》,其中明確提出了地市報業市場振興計劃:“深度挖掘地市一級報紙市場潛力,力爭在‘十一五’期末將一般地市報紙平均期發行量由目前不足3.5萬份提高到6萬份以上,報業收入實現翻番,形成全國報業新一輪增長的主要拉動力量。”要求“推動地市級黨報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貫徹‘三貼近’要求,努力探索新形勢下地市黨報的發展之路。”
創新辦報理念,豐富報道內容
目前,不少地市黨報在辦報理念和報道內容上還存在一些局限,突出的表現就是觀念保守,領導活動和會議新聞較多,有思想、有深度的專題報道過少。其實,堅持政治家辦報和正確的輿論導向,與貼近百姓、服務群眾的具體新聞實踐并不矛盾,要通過創新辦報理念、豐富報道內容,努力將宣傳任務和新聞規律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突出地市黨報的新聞性。
在增強權威性的同時,進一步改進領導活動和會議報道,少一些程式化的一般報道,多一些鮮活的內容。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經常根據市委市政府一個時期的重點工作或重大部署,主動策劃戰役性宣傳報道。在堅持黨性原則的前提下,更好地貫徹“三貼近”原則。在堅持做好時政主流新聞的同時,強化社會民生新聞,加強與社會的聯動和互動,不斷增強地市黨報的服務性。在增強報紙的可讀性和實用性上下工夫,把新聞紙辦成實用紙。同時,以讀者的需要為坐標,辦好各種專刊、專版、專欄,并在版面特色上下工夫,創新版面質量,把報紙辦得更好看更耐看。
深化體制改革,完善制度建設
計劃經濟條件下,報社和文化單位均按事業單位對待,內部體制和運作機制實行事業單位的模式,事實證明,這已很難適應市場經濟日益發展的新形勢。管理的理念不更新,必將阻礙新的生產力發展。地市報業要大發展,必須對現行體制和機制作適當調整和改進,以適應報業市場化運作的需要。借鑒一些發達地區的媒體改革經驗,地市黨報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快改革的步伐和進度。
調整內設機構,實行扁平化管理。實行扁平化管理,力求簡潔、高效,符合報社生產報紙這個特種產品的需要。現在已有很多報社實行采編分離制度,只有少數專副刊版面實行采編合一。很多報社通過調整內設機構,實行扁平化管理,比較普遍的做法是取消過多過細的部門設置,緊密結合采編業務設立編輯、采訪兩大中心,分管總編輯、中心主任和版面責任編輯、記者直接交流溝通,減少中間環節,使領導和編輯部的意圖能夠及時、準確地貫徹落實到具體版面和記者、編輯的工作中。編輯中心、采訪中心根據具體分工,設立不同的部室或小組,有關新聞版面(含國際國內新聞)盡量由一個編輯部門統一制作,職責明確、具體,互相配合、支持,運轉有序、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