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7月12日電 (記者 于俊)知名房地產咨詢服務機構第一太平戴維斯12日發布“二季度上海市場回顧”,顯示境內買家已成為上海房地產投資市場主體。
據第一太平戴維斯統計,二季度上海共達成5項大宗房地產交易,它們分別是東櫻花苑、百思買徐家匯、東海商業中心、濱江國際廣場6號樓和愛美高大廈。前2棟物業系服務式公寓、商鋪,后3棟均為寫字樓。這些項目的交易金額共計人民幣73億元,同比下降32%。
就交易主體而言,今年上半年,境內買家在上海市場異常活躍,占據了交易總金額的92%。
業內專家指出,2015年以來的上海住宅土地市場十分活躍,開發商爭相拿地,地價上漲勢頭明顯。一些地區“面粉(地價)”已貴過“面包(房價)”。水漲船高,宅地的火熱也助推商地價格的上行。開發商須將項目精準定位或開發高端產品以獲利,房價面臨上行壓力。而土地市場的持續火爆引發了房地產投資市場的搶購潮,被推升了的資產價格激勵更多業主考慮出售所持資產,又為市場帶來更多投資機會。
不過,政府相關監管部門已對此保持警惕,中國保監會已發布有關大額不動產年產投資披露準則及內控專項檢查通知,旨在加強風險控制和交易透明度;而《保險資金間接投資基礎設施項目管理辦法》正式出臺,明確并鼓勵險資參與PPP項目(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融資模式,鼓勵私營企業、民營資本與政府進行合作,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
第一太平戴維斯相關人士認為,鑒于境內資本爭相追逐優質物業,而物業租金的回報率持續下行,預計國際投資者在上海的交易活動將放緩。中國政府對不動產用途轉換采取更靈活的政策,有望鼓勵投資者更多關注樓齡較長的非傳統資產類投資機會。更多開發商正嘗試分拆部分資產實現資產證券化或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以釋放資產價值,改善現金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