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鄂爾多斯8月13日電 (記者 李愛平)曾以“小香港”著稱的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在過去十年興起地產熱。但經濟下行之際,約有2萬余套房子未能找到“主人”。13日,鄂爾多斯市政府稱,在“去庫存”政策指引下,該市推出“房票”舉措,起到較好效果。
“房票”,作為棚戶區改造、樓市“去庫存”補償方式,2015年12月,鄂爾多斯率先在伊金霍洛旗推出。
“房票”是兌換新房的憑證,有1平方米至100平方米不等的7種面額,由當地房屋征收部門發行,政府監管,國有性質的房屋運營公司負責運營。票面一式四聯,標注有平方米數、地段類型、每平方米單價、兌付截止日期等主要信息,以及背面可識別持有人信息的二維碼。
伊金霍洛旗房屋征收管理局負責人王海峰告訴記者,“房票”不僅解決了遺留的近2200戶回遷安置難題,而且還運用到棚戶區改造征收補償當中。
負責運營“房票”的房屋運營公司負責人說,棚戶區改造的回遷安置房來源于房屋運營公司手中的存量房和回購地產公司的房屋,供居民使用“房票”挑選中意房屋。
當地地產公司負責人呂根連說,政府用棚戶區改造的貸款來回購地產房屋,既完善了棚戶區拆遷半拉子工程,又救活了企業在建半拉子工程,一舉多得。
鄂爾多斯政府消息稱,截止目前當地官方通過“房票”舉措共化解5500余套存量房,之前共有兩萬套房屋“未消化”。預計三年內實現去庫存。
內蒙古經濟專家蓋志毅稱,國有性質的房屋運營公司在居民、購房者和地產企業之間發揮了橋梁和中介服務職能,是去庫存的好辦法。但需控制風險,理性而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