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記者 喻雯 實習生 王蕓蕓
濟南唐冶天價地競拍至今,已過去一個多月,各方對拿地房企帝華后續的付款問題持續關注。18日,記者了解到,帝華還沒有如期交足首期土地款,每天需承擔幾百萬元滯納金,到底是打算退地還是繼續燒滯納金,目前仍不明朗。
每天僅滯納金就得幾百萬
帝華6月29日以40億元拍得唐冶五塊地后,根據土地出讓合同,要在8月13日支付首期土地出讓價款,合計35 . 06億元。剩余的5億余元,在180天內繳納。
然而,交款大限之日,帝華并沒有付清首期土地款。根據合同規定,延期付款,開發商要繳納滯納金,每日按延遲支付款項的1‰收。如果延期超過兩個月,土地可被收回,保證金不予退還。
“這意味著帝華每天光滯納金就有幾百萬,是一筆不小的支出。”一業內人士稱,帝華地產肯定會仔細算一筆賬,到底是選擇交滯納金還是退地,“理論上,開發商不會讓2億多元保證金打水漂。”該人士介紹,在目前情況下,土地轉讓是不可能了,未來有可能和別的開發商聯合開發。
帝華遲遲不交錢,讓不少網友質疑其拿地動機。有網友就表示,天價拿地后,周邊房價被炒上來,每平米漲了成百上千元,而從拿地到付清土地款,幾個月時間,光房價炒高后的賣房所得,也許就能彌補2億多元保證金的損失。“總之,在這輪土地大戰中,帝華是不會吃虧的。”
若“地王”持續出現政府會考慮調控
記者了解到,若帝華沒如期付清土地款,土地再次出讓時,土地款不會被抬高。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帝華此次拿地無疑是個警示,“平均每年都有四五塊地被退掉,但像這種高價搶來的‘地王’,還沒有出現過類似問題。”
濟南在限購期間,曾就土地競拍出臺過“最高限價”政策。近期相關部門正加強對市場的監控,如果高價拿地持續瘋狂出現,政府會考慮出臺類似政策進行調控。與此同時,由于不少房企對房地產市場預期大增,或許會考慮捂地。對此,業內人士表示,根據有關規定,從土地移交后開始計算土地出讓時間,未動工開發滿一年的閑置土地,經批準后按照土地出讓或劃撥價款的20%征繳土地閑置費;未動工開發滿兩年的,經批準后可無償收回。
記者了解到,未來土地供應量增加后,相關部門將加強土地供后監管,確保提高項目開工率和市場投放量,防范和打擊囤地、炒地。進一步嚴格和細化土地出讓合同,強化開竣工時限、違約責任等約束性要求,對未按照合同約定開工的企業分類采取約談、通告、函告等措施,督促其加快開發建設進度。開發企業拒不按期開工的,將限制其參與競拍和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