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群租反復回潮,到底有無根治良方?
虹康三期小區7月剛排查整改了60間群租房,8月又新冒出4間。居委會雖已取證整治,但前景令人生憂
泉口路109弄小區因地理優勢吸引了租客,群租回潮時有發生。 舒抒 攝
本報記者 舒抒
日前有市民爆料稱,長寧區新涇鎮泉口路109弄虹康三期小區多處群租房在整治之后出現回潮現象。記者前天前往該小區實地查看后發現,今年7月小區居委會排摸后查處的60間群租房目前已全部整改完畢,但8月后又新排查出4間群租房。目前除1間已出售外,對其余3間已展開整治,預計本周內完成整改。
廚房變臥室,窗簾當隔斷
9月5日上午,記者在泉口路109弄小區128號302室看到,30余平方米的客廳被兩堵房東自行砌起的水泥墻分割成了三段,現在其中一堵墻已被房東敲毀。與洗手間比鄰的廚房,被違規改裝成了居住空間。如果不是居委會工作人員提醒,很難發現這里曾是整套居室的廚房。記者看到,施工方已在房間內重新安裝了水龍頭,本周內將徹底恢復廚房使用功能。
在27號501室,記者看到,這戶面積60余平方米的一室一廳已完成簡單裝修,可客廳頂部卻留存著窗簾軌道。居委會工作人員說,不少“粗放型”的二房東在將客廳出租給兩組不同租客時,僅用一道窗簾進行隔斷,在職能部門上門排查時,則稱窗簾只是房間裝飾。
長寧區新涇鎮劉家宅小區第三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鐘詠說,由于小區租戶流動性大,8月起新的群租戶又陸續出現。8月24日居委會已會同小區物業和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對128號302室等4處群租戶開展取證認定。
為何成為群租“重災區”
事實上,這已不是泉口路109弄小區第一次進行大規模群租整治。早在2013年,新涇鎮政府就在該小區開展群租整治,但每次整治后總是有不同程度的回潮。
泉口路109弄小區建成于2005年,有135幢居民樓共1624套房屋,其中農民動遷房1400余套,平均每個動遷農戶有4到5套房。目前該小區300余套出租房基本都來自此類動遷房,使小區成為“二房東”的重點目標。
與此同時,臨空園區、大虹橋地區開發使周邊入住企業增多,新涇鎮也逐漸成為上海西部地區新的人口導入區。泉口路109弄距離軌交二號線北新涇站步行僅需5分鐘,小區附近有西郊百聯、繽谷廣場等商業體,交通、商業設施便捷使得該小區吸引了不少外來人口租住。
對群租問題“疏堵結合”的平衡點,有關專家認為,外來年輕人住房需求和交通便利地段房屋租金上漲等因素,都使得群租問題很難根除。對政府部門來說,一方面要把群租納入重點整治范圍,同時也要探索規范化管理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