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親眼看著破舊的棚戶區變成美麗的遺址公園,親身經歷了大明宮遺址區(周邊樓盤:錦里 華遠君城 中建開元壹號 百寰國際)翻天覆地的新變化,現在,能有機會為遺址區的管理盡一份力,心里特別高興。”自從當了“義務監督員”, 蔡勝利每天都要沿著玄武路段來回巡查好幾遍,并將問題隨時記錄在本子上。
今年上半年,大明宮遺址區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穩中有進,引入“義務監督員”巡查機制,推行“網格化”管理,通過設置交通信號指示、太華南路沿線街景改造、設立便民信息欄、延長保潔和公廁開放時間等系列舉措,不斷延伸城市管理觸角,有效解決了城市管理難題,提升了遺址區的市容環境和投資環境。
改善交通 出行便捷又安全
“以前門口經常發生事故,小區幼兒園的孩子們上學放學時特別讓人操心,現在安裝了信號燈,小區的行人和車輛通行都安全多了。”家住建強路騰聯小區的王先生高興地說。
據悉,騰聯小區安裝的信號燈于7月23日正式上崗試運行,該組信號燈由懸臂式F架式信號燈和一體化信號燈組成。這也是繼玄武路與重玄東路丁字路口信號燈之后,大明宮保護辦積極行動,為遺址區居民解決出行安全問題的又一舉措。
2013年5月,相關媒體報道騰聯小區的通行問題后,大明宮保護辦領導高度重視,深入現場進行調研后,立即安排相關部門盡快解決。社會事業局結合道路實際情況,在西安市交警支隊和建強路施工單位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立即委托具有專業資質的信號燈施工單位展開設計、施工。
同時,大明宮保護辦還在馬旗寨小學門前設置了減速帶和巨幅交通安全指示牌,此舉讓不少學生家長對孩子上下學的安全問題放心了不少。
今年,大明宮遺址區先后完成八府莊三條規劃路、珠江路、建強路等10余條市政道路施工,加快鳳城二路先鋒南北1、2路等5條市政道路的建設工程,設置CCSC城市公共自行車系統11個運營站點,投入300多輛自行車,有效緩解了城北的城市交通壓力。
“網格化”分組 每一格責任到人
近年來,到大明宮遺址區觀光游覽的游客數量不斷攀升,每天近5萬余群眾在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健身,舞蹈、戲曲、合唱、樂器、武術等170多支娛樂團體在這里進行文藝表演。
道路干凈整潔,風景優美,便民設施完備,如廁方便,鮮有占路擺賣的商販和散發小廣告的“游擊隊”,夜景也非常絢麗多彩……這些都是市民游客對遺址區的直觀印象,遺址區精細化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些評價都得益于遺址區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
“大明宮遺址區保護改造工程實施后,保護辦就非常重視城市管理的質量,實施網格化管理,甚至對路怎么掃、水如何灑、保潔怎么做都有詳細的規定,提出要使城市管理做精、做細、做實、做久。”該負責人表示,為確保網格化管理責任全面有效、不折不扣落實到位,除了每天做好動態跟蹤考核,將責任落實整改情況與年終考評掛鉤,落實獎懲機制外,還將對巡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不認真對待、落實不到位的相關責任人按責任追究制度進行追究。
記者獲悉,下一階段,大明宮遺址區還將對太華路沿線進行街景改造,增建小廣場,景觀照明和公交亭椅等便民設施。(西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