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價不到400萬的房子,買了一個月就直降了50萬元。這是金先生近期最煩心的一件事。相當于三年收入總和的降價幅度對于他這樣的剛需族顯然從情感上難以接受,不過從事過法律相關行業的他對于契約精神也十分重視,因降價而維權在他看來也缺少依據,面對開發商的急速降價,他顯得很無措。
在經歷了半年多調整期后,北京樓市的實質性降價開始陸續出現,價格大幅跳水的項目也開始出現,一些因降價而帶來的業主維權時有發生,在呼喚遵守契約精神的同時,一些業內人士也指出,在樓市波動期開發商銷售項目時,也應考慮到業主的購房顧慮,避免盲目突然大幅度降價,損害購房者利益,影響市場信心。
一個月總價降了50萬元三年收入打水漂
“50萬元,這可是我三年的總收入啊。”談起近期這次購房經歷,金先生滿肚子都是苦水。5月底,在經歷了小半年的看房歷程后,金先生最終確定購買朝陽區的某現房項目,交完定金后,金先生一家都很興奮,開始籌劃為房子軟裝和準備入住。
金先生選購的是一套96平方米的精裝小三居,單價在4萬元/平方米左右,總價不到400萬元,在家里的支持下,他湊齊了120萬元的首付款。買房時,銷售人員告訴他,因為現在樓市觀望情緒重,所以開發商選擇以此價格開盤,未來該項目升值潛力很大,周邊地價都已經超過5萬元/平方米,未來將是豪宅的聚集區。金先生在了解了項目周邊地塊的新聞以后,也發現相比于去年該區域商品房的土地價格,他買到的“面包”比“面粉”還是便宜不少的。雖然400萬元的總價對他來說并不算少,但想到以后區域的發展,金先生還是覺得自己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