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末,銀行流動性緊張如期而至。記者發現,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整體攀升,其中一個月期品種利率上漲至5.856%,較月初漲了1.3%。為應對季末流動性緊張,西安各商業銀行上演攬儲大戰。
季末銀行攬儲主要靠發行高收益理財產品。記者發現,本周以來各商業銀行,尤其是中小股份制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繼續攀升。
其中,興業銀行周二發售的各類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最低為5.2%,最高達到了5.7%。光大銀行179天、269天理財收益均在5.4%以上,根據資金量預期收益最高達5.75%。“收益過5%的理財產品最近賣得特別好”。據南大街某銀行工作人員表示,受到季末和雙節因素影響,銀行的資金面并不樂觀,預計月底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將進一步走高。
去年6月,央行出臺新政,銀行存款利率可在央行規定的基準利率基礎上再上浮,最高上浮10%。新規出臺后,大多數銀行采取了將1年(含)以下定期存款利率上浮10%,中長期定存利率不變的策略。如今,隨著季末考核時點的來臨,多家股份制銀行掀起了又一輪攬儲大戰,此次,他們將目光瞄準了中長期定期存款利率。
據記者了解,繼光大、北京、平安銀行定存利率上浮10%后,中信銀行也于19日起上調個人2年、3年定期儲蓄存款利率,在基準利率上上浮10%。定期存款利率上浮10%,利息收入究竟有多大的漲幅?記者算了一筆賬,10萬元在銀行辦理整存整取,2年期、3年期和5年期享受利率上浮10%后,存款到期的利息收入與執行基準利率相比較,分別可多得750元、1275元、2375元。
9月前三周四大行
存款流失超2000億
9月末大節點,“錢荒”潮不會重演,但中國銀行體系攬存的沖動和壓力不會因此得到多少消解。
從權威渠道獲得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22日,工、農、中、建四家大型銀行當月人民幣存款負增長超過2020億。由此,攬存的壓力將集中承壓到“國慶”前最后一周,保守估計至少需要超過萬億的存款回流,才能滿足商業銀行流動性需要。
24日,一則銀行從業人員“讓路,存款拉到XX銀行去。為XX銀行轉起,別讓車停下來”的接龍游戲在微信朋友圈廣為流傳,折射出中國銀行業季末存款大戰硝煙彌漫的程度。
即便最近銀行業熱門的“社區銀行”,也不免要帶上攬存的新招。微博上,一個擁有兩個柜臺和四臺ATM的民生社區銀行正被描述為“狂拉存款中,存2萬給桶豆油”。
國有大行存款加速流失的局面,倒逼其不得不對存款政策作出調整。然而,“錢荒”潮很難在9月底上演了。中金認為,市場對于四季度央票收緊流動性的擔憂,大可不必。“國庫現金存款投放、財政存款季節性、房地產投資放緩等因素均有利于當期和未來財政存款的投放,外匯占款恢復以及財政存款投放仍是四季度流動性改善的重要因素。”(西安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