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的紅木家具集群產業,在全國聞名遐邇,是中山市一張亮麗的產業品牌和文化品牌。
近幾年來,針對紅木家具產業面對來自浙江、福建、廣西等地越來越強勁的競爭,中山市包括大涌等相關鎮區,提出了諸多的對策,尤其是市政府將大涌鎮作為集群產業轉型升級的示范鎮來抓,市長親自掛帥,并出臺了《中山市大涌鎮產業轉型升級發展規劃綱要(2013-2020年)》。很快,紅木家具產業發展出現了重大轉機,鎮區和商家信心大增,市場一派興旺,發展前景一片光明。
盡管如此,中山市紅木家具產業發展的問題卻遠未消弭。主要體現在三大危機。
首先是“新常態”的危機。與以往的社會狀態相適應,前幾年,中國的紅木家具市場也出現了嚴重的“虛高”,從紅木資源,到紅木產品,價格高得離譜,與實際價值相去甚遠。進入 “新常態”之后,這種異常狀況風光不再,價格逐步回歸常態。這是正常和很好的事情,但對于商家來說,無疑是一個很不容易跨過去的“坎”,挑戰極大。如果應對不好,則容易釀成危機。
其二是紅木資源的危機。紅木的生長期極為漫長,動輒幾百年。如今,中國,包括各個國家,都十分重視資源和環境保護,紅木資源越來越顯得寶貴,控制越來越嚴。中共中央、國務院最近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對紅木資源保護和利用也將產生重大影響。紅木家具產業要在這種新形勢下繼續發展,就必須調整思路和戰略,否則就難以為繼。
第三是工藝人才的危機。紅木資源越來越匱乏和寶貴,對紅木家具的工藝要求也就越來越高,幾乎要求每一件產品都要做成藝術品,這樣才對得起古人、今人和后來人。這就需要有一批高水平的工藝師。東陽,一個小小的縣級市,已有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9名,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36名。中山的工藝設計以至技術工,一直完全依靠浙江東陽、福建仙游等地,即使到今天,這種狀況都沒有絲毫改變。然而中山從2013年開始才嘗試評選市一級雕刻大師,省級、國家級大師則為零。近幾年來,不斷有外地的工藝師和工藝技術人員回到他們的家鄉去創業,自己做紅木家具老板,這種情況還在繼續且有蔓延的勢頭。我們假想一下,如果哪一天在中山的外地工藝師和工藝技術人才突然一下子走光了,那中山的紅木家具產業肯定會一下子倒塌。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絕對是真正意義的“盛世危言”。
前面所說的兩個危機,是全國所有紅木家具產業所共有的,大家都在努力想辦法解決。而第三個危機,則是中山市獨有的。紅木產業工藝的靈魂是人才,因此它是紅木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中山市紅木家具產業最大的危機,正是缺乏這種核心競爭力。培育自己的工藝師,需要一個漫長而艱苦的歷程,但無論如何都要抓緊做。與此同時,也要從市里的高度,抓緊出臺專門的政策,穩定和利用好外來的工藝師和技術人才隊伍。只有這樣,才能應對挑戰、破解危機,才能真正使中山的紅木家具產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