櫥柜業“節日消費”頻繁
無節日,不消費,在當下的消費環境中,各類“節日”已經將消費者緊緊包裹,成為誘導消費的流行包裝。從流行于電商平臺的“雙11”、“雙12”,到京東掀起的“618”,以及“3·8女生節”、“5·17吃貨節”……“造節”式的營銷方式大行其道,也逐漸被櫥柜等家居行業所借鑒,“造節”已經成為最流行的營銷方式。例如紅星美凱龍連續三年舉辦的“2天來了”、一些櫥柜品牌推出的“男神節”、“女神下廚”等活動,這些節日有的還在成長中,有的已經成為企業的“招牌”,在業界頗有影響。
多重消費促營銷創新
節日營銷歷來是櫥柜等家居行業的傳統。與家電、房產等大宗日常消費類似,五一、十一小長假是重要營銷節點,經過多年的市場磨合,這些節點已經成為商家和消費者共同認可的營銷節日。然而,當假日消費已經成為普遍現象,業界也開始尋找新的營銷機會;消費者的多重家居消費需求,也為這些“人造節日”提供了買單理由。
“人造節日”不僅僅達到聚集客流、引起注意的目的,對于企業而言還有多重意義。一場營銷活動從廣告、活動形式、主題等方面的創新,如果成功便能夠引起消費者在感情上的共鳴,所帶來的品牌價值不可估量。而櫥柜產品因為是家庭耐用品,很容易和“家庭”、“責任”、“愛”等主題詞聯系在一起。
做好節假日營銷有訣竅
在節假日促銷中,首先要知道,做市場、做促銷不是湊熱鬧,并不是所有產品都適合做假日營銷,如果你的產品和假日消費沒有直接關系或關聯度不高的,建議可以放棄在期間的一些推廣活動。其次,清晰定位節假日促銷的目的。很多櫥柜企業在做推廣時,活動的目的性不是很清晰,往往都是為了活動而活動,特別在很多中小企業的策略上體現的更為明顯,因此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渠道、不同的產品做推廣一定要有清晰的目的性,是為了提升品牌、還是為了促進銷量?是為了打擊競品、還是為了推廣新品?是為了提升鋪市率還是為了調整產品結構?對櫥柜企業而言,目的性要更清晰——就是為了促進產品銷量提升,同時帶動品牌美譽度和知名度的提升,做到銷量和品牌宣傳效果的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