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消費者也可以注意保留產品的宣傳彩頁,它在一些情況下也可以作為商家相關承諾的證據。如果消費者是認同彩頁上的宣傳才購買產品,最保險的方式是在合同上也添加“產品如宣傳頁”這類的字眼進行標注。
王仕平最后強調,買賣合同是維護權益時最重要的證據,消費者應該注意詳細填寫并妥善保存。平時還要加強留存證據的意識。
根據記者曾經做過的半皮沙發(沙發裝修效果圖)市場調查經驗(這類產品涉及到牛皮與仿皮使用比例的問題),當時一些商家表示,可以用品牌自有的變更單等對使用牛皮的部位進行規定,或者可以請銷售人員畫一張沙發的平面圖對具體位置材質進行標注,作為補充協議使用,在購買實木家具時,消費者或可參考這類做法。
購買后
協商解決委托檢測
萬一家具買到家中后,消費者懷疑材質使用情況與商家承諾不符,還可通過協商解決。記者了解到,按照相關規定,“當產品明示的主要木材、人造板類別、其他木質材料及其使用部位與產品真實用材及部位存在爭議時,應該進行標識一致性檢驗。”孫書冬也介紹,如果對用材產生懷疑,消費者可與消協、工商部門等進行溝通,通過仲裁部門出具委托書,申請第三方機構來進行檢測;或者與企業進行協商,雙方共同委托檢測,這樣出具的檢測報告比消費者單獨檢測有效。(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