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
保護原創重在上游控制
杜瑪(香港)國際有限公司負責人賴亞楠表示,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抄襲的家具不像盜版光盤那么容易識別,所以,從消費者層面抵制仿制家具并不現實。
如今,仿制家具已成為一個產業鏈,要想真正解決仿冒問題,必須從產業鏈的上游著手治理。只要消費者在市場上買不到仿冒產品,那么仿冒產品自然也就無處生存。
比如,檔次相當的產品入駐的商場基本上都是那兩三家,而一旦發現抄襲的家具,商場就將其清除出場,這在某種程度上比申請專利更具意義。
其實,在近幾年的家居展覽會上也有這類情況發生,主辦方往往都采取了將抄襲者“請出”展會的措施。如此看來,家具圈已經逐漸重視這一問題,只是解決方案還不夠系統化。只有在政策上把控關鍵環節,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培養設計師是當務之急
曾專門研究過家具知識產權保護課題的一位學術界專家表示,培養新銳設計師是我國家具行業的當務之急。
該專家稱,目前國內的專業家具設計師非常匱乏。據不完全統計,在“家具大省”廣東,平均每10家家具企業只有不到一名設計師。然而,通常一家家具企業至少需要3到5名設計師。由此推算,僅廣東一省就至少缺少3萬名設計師。
設計人才短缺,自主設計數量少、成本高,加上消費者貪圖低廉的選擇,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因此,應多培養一些設計師,將大量新鮮血液注入家具行業。一旦原創的主動性提高,抄襲風氣也會得到一定的遏制。
更為重要的是,應從法律層面健全對家具創意的保護。目前家具外觀設計師可以采用申請外觀專利權的方式來保護,但由于家具行業的特殊性,專利權對家具原創設計的保護作用很難發揮。(法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