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少家裝公司都推出了“按照實測面積計算費用”的計價方式,但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所謂的“按照實測面積計算費用”一般是按照房屋的外墻與內墻中心點周長來計算出的面積,消費者在簽訂合同之前,一定要向裝修公司了解清楚,以避免不必要的糾紛。
近日,家住成都市的黃先生裝修完新房后發現,自己交給裝修公司的實際費用與當初裝修公司宣稱的“按照實測面積計算費用”不相符,這讓他有種被欺騙的感覺。于是,黃先生致電本報華西傳媒呼叫中心熱線028-96111進行投訴。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發現一些裝修公司宣傳的“按實測面積計費”存在貓膩。
事件回放
測算方法不同價格差不少
去年6月,黃先生與成都一家裝修公司簽訂了裝修合同。去年8月裝修完工后,黃先生一直沒有簽驗收合格書。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裝修公司的實際收費,并沒有像宣傳中所說的“按實測面積計算費用”,仍依據房屋的建筑面積進行收費。
黃先生稱,他家房屋的建筑面積為91平方米,但因為電梯、樓道等約20%左右的公攤面積不屬于室內,不應被計入裝修費用。如果按照套內實測面積計算的話,那實際費用至少應該比按建筑面積的收費低一些。然而,裝修完結算時,黃先生發現,總體費用其實是按照建筑面積來算的,即以建筑面積91平方米來核算。“十來平米的公攤難道也要計算進去嗎?公攤部分又沒裝修為什么還要收我錢呢?”黃先生非常氣憤地告訴記者。
公司解釋
內外墻中心點計算才是實測面積
到底裝修公司宣傳的“按照實測面積收費”是如何收費呢?記者對成都多家裝修公司進行了調查。通過采訪記者了解到,目前,按照建筑面積計算費用的模式被不少家裝公司所采用。不過近年來,有的裝修公司也推出了“按照實測面積計算費用”的報價模式。
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不少套餐公司所稱的“按實測面積計算費用”,既不是按照房屋的產權面積計算,也不是按照房屋的套內面積計算,而是按照房屋的外墻與內墻中心點周長來計算出的面積。對此,在簽訂裝修合同時,合同中會將實際測量的房屋面積予以明示,消費者簽字接受才開始施工。之所以出現上文中黃先生遇到的情況,除了與消費者理解有誤差存在一定的關系外,裝修公司也存在解釋不到位的地方。
對此,華西都市報記者調查了多位有過裝修經歷的消費者。大部分消費者認為,按照實測面積計算費用就應該是按照套內實測面積計算,對按照建筑面積計算裝修報價表示“無法接受”,但也有不少消費者對建筑面積和套內面積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行業思考沒有相關測算條規業界默認折中算法
“一般情況下,套內面積+公攤面積=建筑面積,部分消費者并不能清楚地認識到這幾者之間的區別。”有業內人士表示。一套建筑面積為98㎡的房屋,除去電梯、樓道等公攤面積,其實際套內面積只有75㎡左右。如果按照套內面積計算裝修費用,不僅更趨合理,也能為業主節省不少裝修費用。
對于裝修行業內通常采取的這種測量方式與消費者理解之間產生的爭議,部分業內人士表示,主要是目前國家暫時還沒有明確出臺相關的行業標準,一般情況下,在實際操作中會采取裝修公司與消費者各讓一步,即按照房屋的外墻與內墻中心點周長來計算面積的折中辦法。
問清面積測算方法避免偷換概念陷阱
在調查中發現,裝修公司與業主簽訂裝修協議進場裝修,不會再對面積進行復測。因此,建議消費者在選擇家裝公司時,不要一味貪圖單價便宜,應盡量找品牌家裝公司,避免個別商家設置的“低價”陷阱;同時,在簽訂裝修協議前,一定要向裝修公司了解清楚“按照實測面積收費”的具體操作辦法,避免裝修完工后才發現裝修費用超出預計費用,而引起不必要的糾紛。(華西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