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推進文物博物館事業與科技、產業融合,國家文物局與工業和信息化部于8月27日在京簽署關于共同推進文物保護裝備產業化及應用合作協議。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文化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出席簽字儀式并講話。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蘇波、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代表雙方簽署合作協議。
根據協議,雙方將重點在考古、文物預防性保護、文物安全防護、文物展示利用等領域開展合作。具體內容包括合作研發采用物探、空間信息測繪和分析檢測技術的現代考古調查與發掘裝備,博物館微環境質量監測、評估和調控傳感器及系統,不可移動文物本體監測與評估專用傳感器及系統,田野(水下)文物安全防護傳感器及系統,博物館及藏品安防技防專用裝備,古建筑防火、防雷專用裝備,文物數字展示傳播裝備及系統等。
苗圩在講話中表示,文物保護裝備領域意義重大、需求迫切、市場廣闊,是裝備工業的一個重要新興領域。本次合作將以文物保護重大需求為目標,通過戰略咨詢、聯合攻關、成果轉化、產業化、平臺建設等方式,為文物保護裝備產業化及應用創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環境。
勵小捷說,我國是聞名世界的文化遺產大國,但距所有文物得到妥善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的目標還任重而道遠。加強先進制造業與文物、博物館行業的跨界合作,對于扭轉長期以來文物保護裝備適用性差、技術含量低、集成性低的現狀,有效提升文物保護與傳承的整體能力與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探索事業與產業協調發展的有益嘗試。國家文物局將借此合作契機統籌協調全國文物博物館系統的資源,推進文物保護裝備產業化及應用工作。(中國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