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家具最好索要發票,以便日后維權。(圖文無關)
購買實木地板最好在單據上注明樹種名稱。(圖文無關)
水電問題是隱蔽工程。(圖文無關)
裝修加項、加價讓顧客防不勝防。(圖文無關)
瓷磚色差要仔細看。
盡量做到貨比三家。
到信譽好的家居賣場選購材料。
3·15維權出擊
3月開始進入裝修旺季,與居家生活密切相關的家具建材行業,是廣東省迅速發展的制造產業支柱之一。在新消費法頒布后,去年家居投訴糾紛的數量首次開始回落。上周,記者從廣東省消委會獲悉,在過去的2014年,全省關于家居(含家具、建材和裝修)的投訴案例共計4395宗,比2013年(共計為4413宗)減少8宗,同比增長率從+34.64%逆轉為-1.8%。,逐年上升的曲線得到了遏制并首現拐點。
根據省消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投訴最多的仍聚焦在質量問題,其中建材743宗、家具1218宗,幾乎占據各自投訴量的一半;其次是售后服務方面的投訴,分別為建材218宗、家具540宗,約兩成投訴與此相關;位列第三是圍繞合同問題的糾紛,其中建材159宗、家具280宗,超過了一成比例。可見,隨著家居市場規模和產值越來越大,家居消費已成為社會上重要的消費領域,但問題癥結仍不少。
“3·15”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今年中消協以“攜手共治、暢享消費”為主題,旨在保護和提振消費者信心。距新“消法”頒布一年之際,新權益、新責任更注重公平并向消費者適度傾斜,如維權糾紛舉證責任倒置、消費欺詐懲罰三倍賠償,可由消協提起公益訴訟等,在加大商家的違規成本的同時,也為弱勢的消費者打開“方便法門”。維護消費環境的和諧,不僅在于每個商家,也需要消費者攜手共治,先從練就一雙“精明眼”開始吧!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李震林
買家具無發票售后維權難
去年6月份,王小姐花了上萬元在海珠一家具賣場買了餐桌和布藝沙發,因為比別家便宜,且店長告訴她,如當天交齊貨款可再優惠800元,于是她就開口還價,要求再優惠500元就當場付清全款。商家答應但以“還價后價格過低,再開發票就沒有利潤”為由,要求她不開發票。王小姐認為開發票又不能報銷就同意了,孰料半年不到,餐桌椅皆出現明顯的晃動,布藝沙發坐墊、靠墊的羽絨稍稍一按便會冒出來。于是找到門店,結果商家表示有票據方可維修或退換,無票據則有可能是“栽贓”。
記者點評:家具不像別的東西,當時看好并不表示就沒有問題,很可能使用一段時間后問題才會顯現出來。一旦出現質量問題,消委會的工作人員提醒,沒有開具發票,由于缺少有效的憑證,維權很難,也給有關部門處理投訴帶來了難處。雖說有的賣場商家會以正規的購貨合同和保修卡來保證售后服務,但專家表示,其他單據不具有跟發票同等的法律效力,最好不要放棄索要發票的權利。
木地板謹防欺詐以次充好
去年4月中旬,趙先生在繳納2500元定金后購買了12500元價款的“越南紅檀”木地板。到家做客的朋友提醒他:從紋理、色澤并綜合價格看,該木地板不像是檀木材料。于是趙先生向專業檢測機構申請鑒定,結果表明該產品材質名為“姜餅木”。銷售商辯稱,“越南紅檀”是指木地板顏色,而非指材質,并表示來自供貨商,與自己無關,不存在欺詐。
記者點評:在一些建材市場,商品標明樹種和鑒定結果不符的現象十分普遍,并且大多是以次充好。新《消法》第55條規定,消費者遭遇消費欺詐,可獲三倍賠償金。據業內人士透露,在實木地板行業,木材俗稱非常多,不懂行的消費者很容易被誤導,購買時最好在單據上一一注明清楚樹種名稱,避免日后維權爭議。
瓷磚色差未驗貨埋下后患
去年,高先生在鷹牌陶瓷五洲店買了客廳地磚和廚房墻磚,由商家分批送貨上門安裝。收貨后隨機拆開2箱包裝,高先生發現地磚花色有發黑的斑塊較多,且呈一團一團黑色絮狀,比較難看。高先生于是跟商家交涉,但商家稱瓷磚生產批次的不同不可能和樣片絕對一致,并指出出貨單備注內的第4條款內容:供貨實物與展示樣品可能存在顏色和圖案的差別,以供貨實物為準,并保證此批次貨物是原廠優等品出廠,所以不能退貨或更換。經調解,商家出具檢測報告稱其出廠的產品是優等品,并沒有質量問題。雙方爭執不下,未果。
記者點評:此案廣東省消委會介入調解,但調解失敗,故建議高先生繼續向工商行政部門申訴,同時也可以采取仲裁或起訴。其實,自2006年9月1日起,新《陶瓷磚國家標準》已取消了“產品等級”的概念,只分合格品與不合格品。不過,等級之說在市場依舊盛行,一般品牌瓷磚多以瓷磚外觀質量如針孔、黑點、崩邊、崩釉等來劃分等級,其內質如吸水率、硬度、強度等都是一樣。以往類似案例,有工商執法人員認為,商家在銷售瓷磚時應盡到提醒義務,如果是同一批次瓷磚存在色差,說明產品有瑕疵;消費者未按《產品使用說明》操作履行驗貨義務,造成無法退換,也有一定過錯。
廚房漏水如何返修起爭拗
2009年10月,鄭先生與某裝修公司簽訂裝修合同,于當年12月20日完工。其中包括洗手間及廚房防水。裝修合同中約定防水保修5年。2014年,鄭先生發現廚房漏水。鄭先生與該公司售后聯系,該公司不愿重新做防水,提出只敲掉6塊地磚補救。鄭先生不同意,他要求全部廚房重做防水并對翻工期間不能用餐按標準給予賠償。雙方爭議未果,經省消委介入調解,最終達成一致。
記者點評:水電問題是隱蔽工程,在裝修中尤需留心,一旦發生漏水漏電,業主首先應當保護好現場,通過拍攝視頻、照片等做好證據收集和固定工作。如果房屋質量有缺陷且仍在保修期內,業主可以向開發商主張賠償;已過保修期的,則可啟用物業維修基金進行維修。若是裝修造成的,一般水電工程保修期為5年,若有延保承諾或附加條款,省消委提醒,一定寫入合同看清條款再簽字,并對一些關鍵性的字眼不要因晦澀難懂放棄解讀,應讓商家做出解釋,并且可對商家的解釋、承諾、談話進行錄音。
裝修加項加價讓人防不勝防
2013年七八月間,章小姐多次接到某裝修公司的來電促銷,對方承諾將其房子裝修成精裝樣板房,并且不多收裝修費,不會超過預算的5%。雙方達成一致后,章小姐就交了1萬元定金。隨后卻讓章小姐感覺到裝修公司缺乏誠信的行為:一是誘導她提早2個月交了30%工程款;二是對方要先簽訂合同才能拿到預算表;三是要提價卻拒絕給出原價供她對比;四是不嚴格執行預算,裝修項目隨意加價。水電線管超支10%、瓷磚鋪貼的每平方米人工輔料費從52元漲至120元……為避免工程超支糾紛,章小姐與對方終止裝修合同,并向省消委會投訴,經調解后,消費者的要求才得到滿意處理。
記者點評:裝修是一項龐大的工程。由于多數消費者對家裝工藝不是很了解,僅單純以裝修公司報價的高低作選擇,對方做預算時故意省略或模糊一些項目,以低價為誘餌引消費者上鉤。一旦工程開始后,就不斷增項追加預算,或變換施工工藝牟取暴利。如少報瞞報故意漏項、巧立名目重復收費、帶買建材抬高售價、偷梁換柱貨不對板、偷工減料以次充好、巧妙設限隱蔽加收……裝修前的殺價是其次,小心預防裝修公司后期加價才是關鍵。所以,在簽訂裝修合同時一定要把裝修公司的責任清晰明細化,最好核實清楚材質、規格和等級,并把工藝工序落實到紙面上,作為合同的附件出現,避免日后麻煩。
實木櫥柜竟搭配了密度板
去年2月,李小姐在定做了一套價值1萬余元的全實木櫥柜,可到貨安裝時發現其中竟然有三塊板是用高密度板做的,還有兩個柜門的寬度沒有達到當初約定的尺寸,而且顏色也與訂貨時所見的樣品顏色存在色差,送來的柜子顏色看起來要比樣品色澤偏黃更暗淡些。李小姐多次與該公司協商,均沒有得到滿意的答復。后經調解,該公司承諾將高密度板換成實木,柜門重做,并重新噴漆處理。
記者點評:非標尺寸的定制產品比標準成品更易產生質量問題,消委會工作人員建議,消費者在購買定制家具時,要與商家簽訂書面合同,并對家具的尺寸、材質、顏色、價格等進行詳細約定。另外,付款時不要一次性付清,應保留尾款,待安裝完成且沒有質量問題后再結清。如果定制產品存在質量問題,且責任在商家,商家必須承擔換貨、退貨責任。
溫馨Tips
家庭裝修選材攻略
●選對市場 到信譽好的家居賣場選購材料。與一些小建材市場和街邊檔口相比,有經營規模、管理又比較規范的賣場出售的產品,價格雖高,但質量有保障。消費者切不可因小失大,留下遺憾;
●貨比三家 選購材料時盡量貨比三家,多走幾個市場。目的是圖省錢,而不是一味地貪便宜,如果是外表看起來相像的產品,價格懸殊,說明其內在質量差異很大;
●留好票據 消費者要妥善保存和統計各類收據,以備出現問題交涉時使用。這就進一步提醒消費者要到正規商場選購,憑借商場的統一銷售單享受購物的售后服務;
●即時投訴 選購材料一旦出現質量問題,消費者在向建材商反映的同時,也要向市場客服部門反映。可以向消費者協會或者媒體或者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及行業協會反映。如果調解不成,可依法向法院提起訴訟。
消息吧
靚家居“3·15”啟動
百套年度最優板房征集活動
靚家居一直致力于解決廣大業主朋友的消費難題,在“3·15”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推出了“百套年度最優板房征集活動”,入選的客戶將被授予質量錘,質量由客戶定,不滿意,重新做;簽訂定制版板房合同,體現尊貴身份;由金牌項目經理施工,確保裝修進度和質量。另外,免費上門檢查、專屬星級服務、三重質量監管系統+手機監工、客服快速反應機制等也將同期實施,力求提供最到位的一站式到家服務體驗。
歐亞達家居
廣州黃石店“3·15”大幅讓利
歐亞達家居廣州黃石店舉辦主題為“萬眾矚目——非常‘3·15’”的“3·15”促銷活動,再次給出了大力度的讓利活動。參與活動的專賣店推出“3·15”特價讓利活動,3.15元、315元、3150元眾多特價商品任君選購。另外,購物滿500元就有機會獲得3888元的現金大獎,還有iPhone6、iPhone5C、小米手機等眾多好禮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