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冬季,溫度一天比一天低,許多疾病也會隨著冷空氣的入侵而不期而至。冬季天氣變化頻繁,易引發心梗,老年人應多加防范。
冬季是急性心肌梗塞的高峰期,主要是人體受寒冷刺激,引起血管收縮,同時機體的交感神經系統興奮性增高,體內兒苯酚胺分泌增多,也可使人的肢體血管發生收縮,心率加快,心臟工作負荷增大,耗氧量增多。此時,心肌就會缺血、缺氧、引起心絞痛發生。交感神經興奮和兒苯酚胺本身還可導致冠狀動脈痙攣。寒冷還可使血小板易于凝聚,血液黏稠度增大,血液濃縮,形成血栓,這也是導致心梗的重要原因。
據《英國醫學雜志》報道,當自然界氣溫從17℃下降至零℃以下時,每百萬人口每天心肌梗塞病死率從4.9上升到6.9。我國也有報道,寒冬季節,尤以12月份至次年2月份的發病率較高,特別是在連續低溫、陰雨和大風天氣,急性心梗發病率顯著增高。醫療氣象學的研究,已發現有77%的心肌梗塞患者,54%的冠心病患者對天氣變化的感受性很高。
因此在寒冬來臨時,要及時增加衣、帽、被褥,并減少外出。飲食上要適當地控制食鹽和脂肪的攝入量,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避免疲勞和情緒波動,盡量少參加社會活動和長途旅行等。冠心病人要有足夠的睡眠時間。臨睡前不宜吃東西、飲濃茶、喝咖啡及抽煙,這些都是易引起血管收縮,促進血液循環加快,心臟負擔過重,引發病的不利因素。40歲以上、有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壓病、高血脂癥等易患因素的人,在寒冬時節更應注意防寒保暖。(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