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植物偉哥”、“男性荷爾蒙發動機”……最近網絡上瘋傳一款名為血鉆野燕麥的產品,其宣稱能有效改善男性功能及增強男性體質。有不少消費者因為輕信,陷入“主任”、“經理”等設下的連環騙局。食藥監部門有關人士提醒,目前男性性保健產品市場較為混亂,消費者應慎重選購,最好到正規醫院的泌尿外科或男科看病開藥,不要輕信網絡宣傳去購買男性保健品。
個案:上“連環套”被騙54萬
前不久,老劉在網上花1760元,買了一種“血鉆野燕麥”的男性保健品。為了確保品質,老劉選擇了貨到付款。服用三天后,老劉接到了一個自稱金主任的“醫生”電話:“光用血鉆野燕麥效果不明顯,得另外配排毒藥才有療效!”老劉信以為真,按對方要求匯去5500元。
隨后,老劉不斷接到電話,打電話的內容先是推銷保健品的配藥,然后是清除抗體素的藥,接著有人告訴他說推銷這兩種藥的人是騙子,他們賣的才是真藥,于是上述買藥過程再來一遍。整個“劇情”發展可以用上、下集來形容。“上集”不斷出現“總監”、“院長”等人物,以治病為借口讓老劉買各種亂七八糟的藥物;而“下集”出現的“消保委人員”、“財務人員”、“經理”等角色,則說前面“出場”的人有問題,稱給老劉補償,但不斷要其交稅。
每次,老劉“有求必應”,匯款最少4700元,最多一筆高達9萬元。就這樣,短短幾個月時間,老劉匯了14筆款,共計54萬多元。不但把全部積蓄搭了進去,還向朋友借了10多萬元。然而,吃了這么久,一點效果都沒有,最終老劉醒悟了,趕緊報警。警方經過兩個多月調查,于近日在廣西南寧一舉搗毀這個詐騙團伙,共抓獲17人。他們大多沾親帶故,年紀最大的32歲,最小的19歲,其中以25歲的廣東人陳某為首。據悉,為了騙老劉,詐騙團伙先后出動了8人。
據陳某交代,這個詐騙公司開了兩年左右。平時,他在網上“收購”那些購買過保健品的客戶資料,然后分給手下,讓他們以“回訪”為名電話聯系客戶。如果對方說效果好,他們就繼續推銷其他高價藥;要是客戶不滿意,他們就讓其他人冒充消保委人員,以幫忙退款交稅為名騙錢。
上當的,遠不只老劉。“我也是被騙的其中一個。我的案例同劉大哥一樣,叫我買3次藥,最后一次買藥時,我就知道被騙了。打電話來的都不是同一個人,號碼也不同。所以,大家不要相信血鉆野燕麥啊!”有消費者在網上發帖稱。
記者搜索發現,網上有不少控訴、質疑血鉆野燕麥的內容:“我已經被騙上交2.4萬元,現在應該怎么辦才能追回我的款項?”“我也買了三瓶血鉆野燕麥,還叫我買其它藥品,我沒有買,會不會是騙子?”
怪象:網上遍布“唯一官網”
讓眾多男性上當受騙的“血鉆野燕麥”,到底有何能耐?
據網上的宣傳資料介紹,被稱為“天然植物偉哥”的阿拉伯野燕麥,主要生長在廣袤的地中海流域,因為它的果實根莖鮮紅如血,并且珍貴稀有,所以也被稱為“血鉆野燕麥”。這種神奇的植物,自古以來被王室貴族所青睞。
記者調查發現,在網上熱賣的野燕麥產品為野燕麥健力片(英文名:AVENA),雖然生產廠家和品牌不同,但均號稱是由阿拉伯加諾威制藥公司和美國科研中心多年潛心研究,萃取地中海流域天然草本植物阿拉伯血鉆野燕麥精華,由知名醫學專家和尖端的研究團隊共同研制,每一粒野燕麥健力片都蘊含多種獨特的活性成分,能有效改善男性功能及增強男性體質。
記者還注意到,銷售野燕麥的網站均堅稱自己才是“唯一官網”,是公司對外發布產品信息和銷售信息的唯一正式官方網絡途徑,其他網站均為假冒。然而,正是這些所謂的“唯一官網”,卻被360安全中心提示:當前網站銷售的產品已被用戶舉報,存在夸大產品功效、性能誤導消費者的行為。為了避免您購買到不符合您預期的商品而導致損失,建議您謹慎訪問該網站。
“現在很多網站都號稱自己是官網,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頁面,申請了一個電話,如果哪天電話換了,網頁換了就沒有售后了。”一位從事保健品網絡銷售的業內人士稱,有些所謂的官網就賣一個商品,他很容易作假,因為對他個人其他產品沒有影響,你就是投訴,也就這一個商品,大不了他這個網站關了再做一個新的,所以很多官網其實都是賣的假貨。
上述人士稱,針對阿拉伯野燕麥產品,今年他們曾做過一項統計,結果觸目驚心:目前網絡上有超過120家假冒官網,有70多個售假銷售熱線,88%的消費者買到的都是假貨。百度百科將血鉆野燕麥定義為在網絡上進行營銷推廣的壯陽類產品。目前,血鉆野燕麥這一詞條在百度百科上已被鎖定,原因是“未查詢到相應的批準文號,不符合百科收錄原則,內容予以刪除。”
危害:壯陽神藥可能含有害物質
記者點擊打開其中一個所謂野燕麥官網,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正版官網,品質保證”四個字,整個網站就是一個網頁,上面全都是對野燕麥健力片的產品介紹、用戶感言、專家推薦等內容。
從上述內容中可知,野燕麥健力片產品目前已經升級到了第三代,“品質升級,成分更精良”。網站正中央,則是一張阿拉伯男子拿著一盒產品展示的照片,邊上注釋為:野燕麥健力片——阿拉伯男人滋補圣品,激發荷爾蒙,開啟性潛能,強壯大男人。
野燕麥健力片還擁有著“強大的功效”:全新的阿拉伯野燕麥健力片,借助世界上先進的Viagra緩釋技術,大程度地延緩藥物在體內的釋放、吸收、代謝過程,達到延長藥物作用的特點,獨有技術讓男人更強悍更持久。根據網上宣傳,服用30分鐘,能量四溢,堅硬如鐵,精力旺盛,毫不疲倦;服用10-30天,步伐有力,腰不酸腿不軟,動力強勁中氣足;服用40-60天,男性功能恢復平衡,恢復20歲年輕狀態,男人氣概霸氣十足。
擁有如此“強大功效”的野燕麥健力片,價格當然也不菲。其中,一周期效果體驗裝,買二贈一,共三盒,原價910元,官網直銷價688元,而到了四周期終極強效裝,買8贈5共13盒,原價3330元,官網直銷價2180元。在記者登錄上述網站期間,不斷彈出對話框,上面寫著:客服請求和您開始對話。記者點擊接受對話后,客服先是問屬于哪種情況,然后便開始推薦產品,并不斷套取記者電話,稱電話溝通針對性更強。
而一旦套取到了電話,按照陳某所供述的,他們會以“回訪”為名電話聯系客戶,編各種理由騙錢。“此類產品、官網都是假的,減肥茶、增高的、護膚的,還有這些保健的都是假的。”有網友發帖稱,自己被“騙出了經驗”,去年就被一款增高產品騙過,被一步步引入陷阱,一次比一次的收費高。
比騙錢更可怕的是,你吃下的所謂壯陽神藥,很可能添加了對身體有害的物質。值得提醒的是,現在有些人非法向號稱純中藥的保健品、壯陽藥中摻入可治療ED的西地那非成分,以此打開銷路。中西藥成分混合后,存在發生毒性反應的潛在風險。前不久,湖南便破獲一起銷售有毒有害男性保健品系列案,涉及124種類男性保健品,涉案貨值近億元,涉嫌物品均檢出那非類(抗陽痿藥物)物質。
“這一類不合格的男性保健產品,多數都存在于城鄉結合部的小藥店、小型性商店。近年來,網絡銷售不合格的性保健品的案件數量也在逐年攀升。”據食藥監部門透露,去年一年,查獲了多起千萬元以上重大案件,都是涉及男性性功能類保健品。
專家:性保健品不能亂吃
網上宣傳稱,因為來自純天然的植物萃取精華,野燕麥不是在透支男性的精力以達到改善性生活質量的目的,而是通過調控男性的性神經反射,達到激發性器官功能的作用,可以說是一種完全不必擔心副作用的植物產品。
中華醫學會男科學分會主任委員姜輝教授指出,如今市面上很多打著中藥和天然成分壯陽的藥品或保健品有著很大的潛在危害。它們成分不明,沒有人知道里面含有哪些化學成分或者中藥材,對于某些過敏體質的患者,如果不小心接觸了過敏源,甚至有生命危險。
“在臨床上,我們曾遇到一些患者,自己在外面購買所謂的性藥,服用后陰莖持續勃起,最后到急診就診,要對陰莖海綿體注射藥物才疲軟下來,差點造成陰莖組織缺血壞死。”姜輝表示。
專家表示,在對待使用藥物增加硬度這個問題上,很多男性非常矛盾:一方面他們擔心一旦使用了藥物就會“上癮”,或者長期使用藥物會有害健康;而另一方面,他們又盲目迷信那些打著“中藥偉哥”、“植物壯陽”的所謂保健品,不惜花重金買來服用。
有數據顯示,有ED(勃起功能障礙)問題的,五成以上喜歡自己用中藥食療和保健品,用PDE5(偉哥)的還不到三成。可以說,中國40歲以后的男人基本都走在補腎大道上。但自己中藥食療或者服用保健品,很多并不對癥,耽誤了病情,甚至導致病情加重。
據中華醫學會男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男科商學軍教授介紹,男性出現生殖系統問題后,只有不到7%的人選擇去找醫生進行治療。經過調查發現,其實導致男性沒有去醫院尋求治療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認知,這一比例高達51%,選擇面子原因的人只是占到31%。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男科中心張志超教授建議,治療男性健康問題,首先要提高健康意識,通過適量的運動、良好的作息保持身體的基本健康狀態。偶爾出現男性勃起功能障礙時,不要馬虎對待,因為男性勃起功能有可能是一些嚴重的慢性疾病的征兆,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前列腺炎等。其次,要摒棄不良生活習慣,吸煙、飲酒、熬夜等都會對性功能有影響。張志超提醒,如果男性認為自己出現問題,應該去正規醫療機構尋求專業幫助,醫生會根據你的具體情況給出科學合理的用藥建議,切忌亂服所謂“民間偏方”。
南方日報記者 趙兵輝
總策劃 王更輝
統籌 陳韓暉 巫偉 戴遠程
執行 樂國星 陳佳利 歐旭江
性保健品市場
亟需“保健”
■記者觀察
隨著現代社會工作生活節奏的加快,承受著較大生活壓力的男性群體腎健康受到挑戰。據專家介紹,按照男性生理規律,20-30歲之間是人的生理功能最旺盛的時期,30-40歲的時候較為平穩,40-50歲略遜,50歲以后則走下坡路。
在現實生活中,有性功能障礙的男子往往會不好意思去找醫生,甚至害怕被自己的妻子知道,還有的人認為年齡大了,就更不愿意到醫院談及這類問題。于是,一條在網絡上銷售壯陽類保健品的產品鏈由此形成。
殊不知,性功能障礙包括很多種類,首先要明確是哪一種性功能障礙,這樣可以有針對性地治療。然而,這極為關鍵的一點卻被很多人忽略了。很多人都喜歡在網絡上買保健品、營養品,但由于醫學知識匱乏或一知半解,加之一些商家夸大保健品的作用,很容易導致藥物毒副反應,輕則出現身體不適,重則危及生命。
來自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的數據顯示,廣州市保健食品非法添加每年檢出率維持在3.8%左右,雖然近年來監管力度不斷加大,但卻屢禁不止。業內人士表示,一些不法廠商抓住患者希望治愈的心理,違規添加化學藥物,讓保健食品具有“神效”,而這些藥物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
在去年5月份至9月底,一場被認為是我國史上最嚴厲的保健品行業“打四非”行動讓不少在國內銷售的性保健品牌產品,或是號稱有性保健功效的食品遭受重創。但隨即又有新品出現,自今年年初,多種瑪咖相關男性保健品銷售火爆,不少網絡店家的每月銷售量都可破萬。
事實上,性保健品市場的亂象只是整個保健品市場的一個縮影。保健品市場的混亂程度,從每年中消協的投訴分析中,便可見一斑。在保健類產品的投訴性質中,除質量問題外,涉及廣告和虛假品質的比例相對較高。從保健品的違法違規情況看,夸大、虛假的宣傳廣告問題特別突出,差不多每個月全國各藥監部門都會公布一批違法違規宣傳的保健品黑名單。有消費者感慨,對于保健品虛假宣傳的情況早就已經“見怪不怪”。
對于已經處于“亞健康”狀態甚至病態的國內保健食品市場而言,亟需有針對性的“保健”。摻雜造假、夸大宣傳這些保健食品行業中的頑疾之所以長期得不到改觀,主要原因是保健食品市場不規范,缺乏監管,導致企業違法違規的成本低。因此,必須確定具體的和有約束力的剛性標準,使得監管部門有法可依,才可能對不法商家起到震懾的作用。此外,還應在保健食品領域建立有效的退出機制,讓企業及其產品在市場規則下浮沉。亂世用重典,就國內保健食品市場目前的狀況,缺少了行政(或法律)手段的有效調控,易使市場陷入惡性循環之中。
在保健品市場還不規范之前,作為消費者的我們要做到不輕信,應將所獲得的內容作“冷處理”。對“扛外國人做大旗”、“拉明星名人做招牌”的廣告,以及用高科技名詞如“太空技術”、“納米材料”、“基因成分”、“XX因子”等廣告語的,要剝去其華麗外衣,認清其實質。
不輕信的同時,還要做到不沖動。廣告會通過語言文字吸引你,但切忌沖動,貿然行事。同時,還有一點要銘記在心:保健品不是藥,只能起到一定的健身作用,更不是什么長生不老丹起死回生草。一些保健品廣告擴大宣傳范圍,打擦邊球,鉆廣告法不健全的漏洞。對此,只有建立良好的防范意識,才能讓你不受欺騙之苦。如果誘惑太大,決心試一下,要注意以下幾點:不要陷入“療程的圈套”,結果幾個療程下來什么效果也沒有;要有自我維權的行為;隨時做好跳出來的準備;要在適當的場合說出治療后真實的感受,以揭穿“圈套”。
南方日報記者 趙兵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