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氣候本就干燥,人們采取各種方式供熱后,室內溫度上升,水分加速蒸發,干燥情況進一步加劇。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話,會對人體造成影響。
據市中心醫院醫生介紹,人體生活環境中的最佳相對濕度為40%~60%,這時人的身體、思維處于良好狀態,無論工作、休息都可以收到較好的效果。而在有暖氣或者空調等取暖和設施的室內,相對濕度僅為10%~20%,市民多感覺口干舌燥、眼干鼻塞、咽喉腫痛,嚴重者還會患上各類呼吸道疾病。如何才能有效應對冬季室內干燥呢?
醫生建議,使用加濕器是目前應對干燥最有效的方式,市民最好買個加濕器調節室內濕度。但使用加濕器要注意,關節炎、糖尿病患者慎用空氣加濕器,加濕器應每天換水,最好一周清洗一次,最好用蒸餾水或純凈水,根據天氣情況、室內外的溫度調節加濕器的濕度,室內的濕度應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即40%-60%。因此,使用加濕器的同時,不妨同時買一個濕度計。其次,開窗通風,冬季天冷,但每天開窗換氣也不應少于兩次,每次不少于15分鐘,最多30分鐘。
市民也對增加室內空氣濕度各有奇招。家在全興些苑的李女士就在家里養一些植物來調節空氣濕度。據李女士介紹,她多年來一直采取這種方法增加室內濕度,她建議市民可在家中養仙人掌、吊蘭、富貴竹和巴西木等花試試,效果不錯。也有市民建議在家中養魚,魚缸內的水分蒸發后,室內空氣的濕度便會上升。同時,在房間里灑水或放一兩盆清水,在暖氣上或空調邊搭塊濕毛巾,勤拖地,多喝水 多吃水果這些都是緩解室內干燥的方法。(商洛之窗 作者:呂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