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服:清晨或飯前1小時,或飯后2小時服用。
飯前服:進餐前30分鐘服用。
飯時服:吃飯時和食物一起服用。
飯后服:進餐后15~30分鐘服用。
睡前服:睡前15~30分鐘服用。之所以服用后不能立即臥床,是因為藥物有可能滯留食道,引起食道潰瘍。
必要時服:疾病發作時服用。
頓服:將一天的用藥量一次服下。
特殊時間服用:按醫生要求的時間服用。
此外,中山醫院藥劑科副主任陳相潘還介紹,一天服用一次的藥物也會因服用時間不同產生不同的療效。如止痛藥晚上服用止痛效果好;抗過敏藥物晚上服用既能增加療效,又能減少藥物引起的嗜睡的不良反應;前列腺增生的特拉唑嗪晚上服用能減少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抗高血壓藥物早上服用效果好。
兒童劑量
根據年齡體重來
大人與小孩在用藥的量上有所不同是大家都知道的,不過,有的藥品說明上卻寫著“兒童劑量減半”的字樣,是不是就意味著如果大人是吃兩片的劑量,小孩就吃一片呢?
陳相潘說,光從字面來理解是不準確的。他介紹,兒童用藥劑量應根據兒童的年齡、體重來確定,如果不管孩子的年齡、體重,只是根據藥品說明書中的“兒童劑量減半”,這樣的做法不太科學。
根據“全國藥品安全網絡知識競賽”的問答,8歲以下的兒童使用慶大霉素這種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會對兒童的腎臟和第8對顱神經———聽神經有損害,造成藥物性腎炎和聽神經功能障礙而致耳聾。所以,專家建議,家長不要將抗生素作為家庭藥箱里的常備藥物,感冒、腹瀉時自己不能隨意用,一定要先咨詢醫生后再使用。
自主停藥
或增加耐藥性
到醫院看病,醫生開了一堆藥,拿回家吃了兩天覺得有好轉甚至就和完全康復了一樣,于是有的人在這時候往往會把剩下的藥放一邊不再吃了。小心,如果你不聽醫生的話,自己停藥的話,謹防下次你再生病這些藥就可能對你不起作用了。
陳相潘說,服用藥物應堅持按療程服用,特別是抗生素,按醫囑根據療程服用能減少疾病的復發,降低細菌的耐藥性。通俗點說,如果產生耐藥性的話,下次用同樣劑量的藥可能就達不到好的治療效果,導致用藥量加重甚至失效。
另外,陳相潘提醒市民,對于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應該堅持長期服藥,這樣能減少因血糖、血壓的波動對身體帶來的傷害。重慶晨報記者 羅清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