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中醫院日前舉辦的“視覺認知多學科研討會”上,記者獲知,我省專家最新提出了“腦視覺”理論。
從視網膜到視中樞的整個視覺神經系統的最主要功能,即為“腦視覺”。有了此理論,失認癥、弱視等病的病因有了新發現;諸多視覺現象也獲得了解析。
采訪專家:江蘇省光學學會副理事長、《腦視覺》主編、眼科專家 王育良
本版采寫:李蘭陵
1
“用腦看”看到的東西更多
我們是用眼看事物,還是用腦看事物?
個案1:美國有專家做了個試驗,讓一些并不認識克林頓的人觀看克林頓的照片,通過核磁共振發現,觀者大腦某個區域部分組織細胞興奮度,猶如看見熟人般地明顯提高了。
個案2:“可口可樂”公司為推銷產品,將可口可樂的影像加進電影膠片中,因為膠片閃得非常快,人們看電影時,光看到電影情節了,并未意識到內有可口可樂影像。但奇怪的是,這些影迷們之后一看到可口可樂,頭腦中立刻閃出想買的欲望。
這倆個案告訴我們,我們是在用腦看事物。
為何這樣說?
我們在“用腦看”時,我們的眼睛真正看到的只有我們認為自己看到的內容的10%,而另90%的內容是靠大腦的信息加工得出的推論。這些推論基于:我們剛剛看到了什么;在以前類似的場景中我們看到了什么等。
如——
克林頓現象:試驗者在以往看報、看電視時,無意識地將克林頓的影像“看”進了大腦。待他們再次觀看克林頓的照片時,大腦將以前傳進大腦的克林頓的信息給調了出來,由此產生了熟悉的感覺。
可口可樂現象:因膠片閃得快,觀眾沒有“看到”可口可樂的影像,但其影像卻飛進了人的大腦,待再次看見“可口可樂”時,大腦將以往的信息給調了出來,讓人一見如故,產生購買欲望。
“用腦看”比“用眼看”,看到的東西要多得多,只不過我們自己沒感到罷了。
2
近視眼會影響腦視覺的功效
用腦看,和用眼看,之間有沒有關聯?
“用腦看”,專家稱為腦視覺。
何為腦視覺?
視覺系統有3部分:屈光系統,是光學成像;視路系統,是神經傳導;視中樞系統,是視學認知。后兩部分,即從視網膜到視中樞的整個視覺神經系統,其最主要的功能,即為腦視覺。
也就是說,“用腦看”的前題,是“用眼看”。當我們用清晰的目光掃射周圍環境的時候,我們有意識地看到的東西和無意識地看到的東西,統統被傳到視覺腦(視信號處理功能區)中,成為腦視覺感知外界的信息了。
如果眼睛近視,視物模糊,會不會影響腦視覺?
那樣視力外的信息,包括大自然的景象,眾人的表情等,則不能無意識地被接受,必然會影響到腦視覺的功效。
若一位近視眼看電影,在他身上,肯定不會有“可口可樂廣告效應”。
3
腦視覺看出了個“環肥燕瘦”
用腦看,是怎樣“看”出來的?
個案3:同一幢央視大樓,咱中國老百姓認為不美,戲稱為“大褲衩”,而評獎專家卻看到了“創新美”,授其“全球最佳高層獎”。
個案4:看到一條龍的圖像,我國國民備感驕傲而愉悅;而英國民眾卻覺其邪惡而恐懼。
看美女時的“環肥燕瘦”、觀畫作時的“陽春白雪”、“下里巴人”···
為什么看同樣的東西,會有不同的視覺感受?
原因是,看到的10%,是剛剛看到的東西;那調出來的90%,是以往大腦貯存的信息,包括知識底蘊,民俗文化等,因此,用腦看,是基于單純視網膜接受的光信號基礎上的,在心理作用下的認知結果,是腦視覺的認知創造過程。
知識背景等的不同,所“看”到的自然也就不同。
個案5:看到鳥與花,和平時會感到“鳥語花香”,戰時卻會“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為何會如此?
原因是腦視覺看東西,不僅是對事物的感性認識,更多的是,依靠先天稟賦和后天經驗積累,通過當下的感知,看到了事物背后更深層的東西。
4
腦視覺看東西的速度有差異
個案6:1796年,英國格林威治天文臺新來的臺長馬斯克萊解雇了助手肯布勞克,原因是他記錄的星體通過子午線的時間,總要比自己測得的時間遲約1秒鐘,臺長認為這是他玩忽職守。而肯布勞克向來以恪盡職守而著稱,于是將臺長告上法庭,說“你開除我,可以說是經濟不景氣,臺里需要裁員等,說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侮辱我,說我工作態度不好”。這一事引起另一天文學家貝塞爾的注意,他比較了自己和其他天文學家觀測同一星體通過的時間,發現不同觀測者所得的數據之間有明顯的差異。一位著名心理學家由此提出了“大腦有‘反應時’的差異”,基于這個理論,肯布勞克打贏了這場官司。
人為何會有“反應時”的差異?
原因是,在腦視覺運作過程中,視覺信息被分多路,由多條不同的流水線同時工作,然后再將這些信息整合起來,讓我們看到了變幻多姿的世界。
人與人存在生理差異,因此完成這些信息加工的視覺腦的不同功能單位有著強弱勢之別,因此完成視覺信息處理的時間就有了快慢之分,最終我們用腦“看”到東西的時間,也就有了快慢之分。
5
腦視覺讓“情人眼里出西施”
視覺腦的特色,是功能專化。在視覺腦中的每一個細胞,都有其專一性,也就是只對某一類的信號或刺激做出反應。例如,對運動方向有反應的細胞,只對運動方向有反應,卻無法判斷顏色和形狀。
各種視覺屬性都有不同的視覺系統。不同的視覺屬性,是在視覺腦中的不同區域處理的。視中樞的功能專屬的差異,直接影響到人的藝術取向及審美喜好。
V4區主導視色覺,其強勢,可能是油畫家解剖及生理上的基本要求。
V2、V3區主導立體視覺,其強勢,可能是雕塑家及愛好者的基本要求。
藝術家的視覺腦須更強勢,人才培養時,一定要考慮到這個因素!
個案7:英國查爾斯王子和其子威廉王子這爺倆所愛的人,均與幼時保姆的長相驚人地相似。
為何會如此?
視覺腦中存在著對特定類別的刺激有反應的細胞,如,專門能識別祖母的細胞,每當祖 母出現在眼前,腦內的“祖母細胞”便異常興奮起來,發出頻率較高的神經脈沖,別人若出現在眼前,則不會如此。
“保姆情結”、“一見鐘情”等,應該也是視覺腦中某類細胞被激活的原因。
英國作家蘇茲·馬琳《一見鐘情》說:人很容易對一個與自己童年時代某個重要異性具有相似之處的人一見鐘情。
能成為情人,必定在某些方面能給對方帶來愉悅。這種愉悅與相貌形成條件反射,自然情人眼里就會出西施了。
6
部分弱視、失認癥有了新病因
個案8:有位女士從小到大,一直很難記住別人的臉,她常常因在街上碰到熟人,卻視而不見,而得罪人。她只好依靠人的發型、聲音、體形或者走路姿態來認人。
視覺腦上有專門識別人面孔的神經細胞,它們只對人臉有較高的反應。
個案是“先天性面孔失認癥”,其枕顳葉皮層、杏仁核、前額葉皮層這些腦區的皮層密度與常人存在差異,因此讓他們很難區分人的面孔,即使是非常熟悉的人,也會當作陌生人。據認為每50個人中就有1人天生患有此病。
個案9:有位腦溢血的中風病人,病后出現了視覺喪失。如,將一塊牛排放在他面前時,他并不知道它是牛排,后來通過聞味,手摸,方知是牛排;給他鑰匙,他看了半天,也不知是鑰匙,用手摸過后,方知是鑰匙。
他還不認識妻子的面孔和鏡子里的自己,周圍一切變得陌生起來,以至于總是迷路。
為何會如此?
腦視覺,是視覺影像的信息,在視覺腦中的各視覺功能區,經整合、匯集、加工處理后的結果。當VI區受傷,無法對信息進行處理,則會導致“看見”了,卻無法理解的現象。
個案8的“失認癥”,是先天性的,存在遺傳性。
個案9患的也是“失認癥”,是腦溢血中風造成的。
以前不知“失認癥”的病因,現在知道了,是“部分腦視覺障礙”!
為何部分弱視病人,屈光矯正后并無治療效果?原因是,其病根是“部分腦視覺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