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四次流產
只因夫妻基因相似
醫生:反復自然流產查明不了原因的,有必要進行封閉抗體檢測
八年中流產四次,始終保不住孩子,這讓楊敏(化名)痛苦不已,差點精神崩潰。昨天重慶市人口計生科研院附屬醫院的醫生表示,有的人懷孕后總是流產,可能是夫妻HLA基因相似,導致母體不能產生封閉抗體,或者過少,減少對胚胎的保護。
上月底,通過治療的楊敏生下一個大胖兒子。
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可兩次懷孕均流產
“在別人看來,懷孕是件喜悅的事,但對于我來說,心情太復雜了。”家住萬州區北濱路199號的楊敏昨天在電話中告訴記者。
今年34歲的楊敏介紹,她26歲時第一次懷孕,可不久自然流產,“那時候全家人都安慰我,說可能是我太瘦,身體太虛弱,要好好養身體。”
楊敏努力鍛煉身體,吃補品增強體質,又懷孕了。“為了孩子,我體重增加了,體質也增強了,但是還是沒保住。”楊敏28歲時再次流產。
臥床休息小心翼翼
還是沒能保住胎兒
“前兩次流產都發生在懷孕40-50天內。之前看過一些中醫,說那個時段特別容易胎動,需要靜臥。”楊敏說,30歲時在家人的催促下,她又懷孕了。這一次,她特地辭了工作,在家臥床休息,以度過危險期。
但是,這一次楊敏還是流產了。
三次流產,讓楊敏一家發現問題的嚴重性。她在一家人的陪同下到區府醫院進行檢查,可檢查結果一切正常,染色體、宮腔、婦科內分泌等都無異樣。“常見的流產因素都不是。醫生建議我回家安心休養,但哪里能安心。”楊敏說,打那之后她經常以淚洗面,幾乎得了抑郁癥。
調整一段時間后,楊敏鼓起勇氣再次懷孕。這一次,她在網上查找各種不育資料,一會兒懷疑不吸煙的丈夫吸了二手煙,一會兒懷疑汽車尾氣污染環境,一會兒認為是食品不夠安全……全家陷入高壓狀態。
盡管這樣,還是沒能保住腹中胎兒。
反復流產原因不明
50%和免疫有關
重慶市人口計生科研院附屬醫院(計生醫院)生殖中心主治醫生廖會姝介紹,復發性流產病因相當復雜,約有半數是可查明原因的,包括遺傳缺陷、解剖異常、內分泌異常、免疫因素、感染、全身性疾病及環境因素等;還有一半不明原因,現在趨向認為,至少50%和免疫因素有關。
計生醫院檢驗科主任楊錄軍博士介紹,在免疫因素里,封閉抗體的缺乏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占50%。準媽媽懷孕后,絕大多數體內會產生一種封閉抗體,能保護胎兒正常生長發育。但有的夫妻HLA基因相似,由于主要組織復合物和相容性太大,不能產生封閉抗體,或者過少,就會減少對胚胎的保護,增加流產的幾率。楊敏就是體內缺乏封閉抗體。2012年她來到該院查出原因后進行了針對性治療,這才順利懷孕生子。
楊錄軍建議,反復自然流產查明不了原因的,有必要進行封閉抗體檢測。
“90%封閉抗體檢測呈陰性導致不育的患者,通過治療能順利產下寶寶。”廖會姝介紹,針對這種患者,可采用丈夫淋巴細胞主動免疫療法,提取丈夫血中的淋巴細胞,注射入妻子皮下,刺激其產生封閉抗體,從而起到保護胎兒的作用。
重慶晚報記者 劉露瑤
HLA:人類白細胞抗原,是人類的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包括一系列緊密連鎖的基因座,與人類的免疫系統功能密切相關。是免疫系統區分本身和異體物質的基礎。
夫妻5年未孕
離異再婚各自有娃
專家:精卵相斥
金陵晚報1月6日報道:小張和小李戀愛3個月就結了婚。他們沒有避孕,也沒有“中標”。隨著時間的推移,再加上大人的催促,他們準備要孩子,可老天似乎在跟他們作對,總是要而不得。2011年5月,兩人到醫院檢查,沒查出問題。
2012年,恰逢龍年,老人們盼著能生一個龍寶寶,可無論喝多少補藥,小李的肚子始終沒有任何動靜。婆婆擺臉給兒媳婦看,兒媳婦將火氣發到老公頭上,時間一長小張也不高興了,索性不回家。
終于在一次吵架中,暴怒的婆婆喊了一句:“連雞都會下蛋,你卻不會。”這對結婚5年的夫妻徹底走到了盡頭。
兩人和平分手后,分別在2013年8月和10月結婚。小張知道小李結婚了,酸酸地祝福“祝她早生貴子”,小李了解小張的婚事后,表示“祝他找到會下蛋的母雞”。不知道是不是祝福起到了效果,小張的愛人在11月被查出懷孕了,小李則在12月懷孕。
南京市婦幼保健院產科蔡滿紅主任表示,幾年前曾接診過一對夫妻,他們產生了一種抗精子抗體。男性的精子、精漿,對女性來說皆屬特異性抗原,接觸到血液后,男女均可引起免疫反應,產生相應的抗體,阻礙精子與卵子結合,而致不孕。這對夫妻只要一同房,女性的整張臉,口鼻等全部紅腫,經過脫敏治療才能慢慢好轉。
“換了一個人就可以懷孕?”記者問。蔡主任表示,的確是的,換了一個人沒有抗精子抗體的,就能懷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