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時,救治的“黃金時間”
國家衛計委腦卒中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專家組組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副院長王擁軍教授介紹,腦中風分為腦梗死和腦出血兩種,其中腦梗死占60%-80%。腦梗死(缺血性腦中風)是由于腦血管狹窄、血栓形成或隨血流帶來栓子堵塞血管,使得血流堵塞而造成的。國內外治療指南推薦,對于腦梗死發病3小時內且符合溶栓條件的患者,應盡快給予靜脈溶栓治療溶解血栓,使得閉塞的腦血管再通,從而降低致殘率和致死率。
王擁軍強調,腦中風發生后,搶時間就等于搶生命,3小時是救治的“黃金時間”,是搶救生命的關鍵。急性缺血性中風發生后,缺血區如果不及時恢復血流,正常腦組織在缺血3小時后就可能出現不可逆變化;6小時后,則缺血腦細胞出現壞死。然而,目前我國僅有16%的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在發病后3小時內被送到醫院,其中只有1.3%的患者接受溶栓治療,遠低于北美的10%。
為了減少院內延誤,讓患者在更短時間內接受規范的溶栓治療,全國首個多學科規范化卒中溶栓質量改進項目(“MOST”項目)已啟動,并在全國92家醫院建立了溶栓示范中心。據悉,在參加該項目的醫院,病人從到達醫院到用藥溶栓的時間,由之前的平均117分鐘減少到60分鐘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