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疲勞不僅降低工作效率,而且對心理健康也有很大的影響。長期的心理疲勞,使人情緒低落、心境抑郁、百無聊賴、精疲力竭,進而引起心因性疾病。這些疾病包括內分泌紊亂、免疫力下降以及各種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消化道潰瘍、糖尿病、心血管病、癌癥等。近年不斷見諸報端的英年早逝現象,其主要原因就是心理疲勞。過度的心理疲勞,無異于對生命的透支。防止和解除心理疲勞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第一、要注意勞逸結合。
工作要合理安排時間和輕重緩急,生活要有規律,重視積極性休息,適時參加一些體育鍛煉,如跑步、游泳、打球和步行等,以提高肌體的活力、精力和人體在應付復雜枯燥工作時的適應能力。從而避免因從事的活動過于單一而產生單調、消極的心境。同時,每天盡可能保證7~8小時的睡眠,這對消除疲勞有明顯的效果。
第二、要培養對所從事的工作的興趣。
興趣的產生與大腦皮層上的興奮點相聯系,對從事感興趣的工作不易疲倦,而對從事沒興趣的工作易于疲勞。在工作中,如果發現自己對本職工作和一些科目不感興趣,也不必緊張、憂慮而形成思想負擔。應想辦法努力培養自己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