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五月平均能長高7.3毫米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報告,兒童的生長速度在四季并不相同,生長最快的是春季的五月,平均高度可增長7.3毫米,究其原因,可能與春天天氣轉暖,日照延長有關。
孩子不錯過“長高黃金期”,關鍵要從飲食、運動和睡眠幾方面入手。爸爸媽媽可讓寶寶在春天多喝牛奶,多進食豆類,含豐富維生素的各種水果等。挑選食物時盡量選擇自然生長的當季食品。不少反季節蔬菜、水果都可能運用了激素,多吃對孩子身體不好。
加強鍛煉也很重要。運動不僅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同時,身體充分運動后還能增進食欲,對孩子增高有幫助。
春天不妨讓孩子多做兩種有助縱向長高的運動——跳繩和摸高,讓孩子每天堅持兩個五分鐘的鍛煉時間即可。
此外,睡眠不足是容易引發孩子身材矮小的重要原因。缺乏良好的休息,將嚴重抑制孩子體內生長激素的分泌,保持充足的睡眠也是家長需要重視的問題。
長胡子的12歲男孩睪丸已經發育了
身高增長是反映兒童健康狀況、營養和遺傳的敏感指標,身高和生長速度偏離正常范圍可能預示著某種疾病,但很多家長在這方面意識不足。
據了解,引起兒童矮小癥的疾病很多,如生長激素缺乏癥、甲狀腺功能低下、糖尿病、腦垂體及腎上腺腫瘤等。營養不良、性早熟等也會影響兒童的身高而致矮小。
大多數的矮小(包括遺傳因素引起的矮小),如果在早期就能診斷和干預,治療都會有效果。一旦等孩子骨骺快閉合了再治療,就為時已晚了。
骨骺生長的關鍵期是3—12歲
兩位醫生都提到,家長要盡早為孩子建立身高檔案,如果2歲以下兒童生長速度小于7cm/年,四五歲至青春期兒童生長速度小于5cm/年,青春期生長速度小于6cm/年,說明孩子有生長遲緩的問題,就必須及時帶孩子去醫院行相關檢查,把握兩個關鍵的“身高追趕期”盡早治療——
對于足月出生但是出生體重低于標準等“輸在起跑線上”的小朋友,奮起直追的最佳時期是在兩三歲以前,這是兒童身高的第一個追趕關鍵期,過了這個時間,落下的差距就較難再補上了。
對于出生“合格”的小朋友,骨齡3—12歲是身高干預的關鍵期。醫生判斷孩子還能長多高主要是根據骨齡,而不是年齡,因為孩子身高增長的前提是骨骺未閉合,越早治療骨骺的軟骨層增生及分化越活躍,孩子生長的潛力及空間越大,對治療的反應越敏感。
不少家長會抱著孩子發育后再躥高的等待心態,其實,青春期的長高和青春期之前的“基礎身高”有很大關系, 一般以骨齡達12歲作為進入青春期的標志。在骨齡12歲時,女孩大概已完成最終身高的92.2%,男孩為83.4%,所以干預孩子身高要在青春期“拔高”之前,而不是進入青春期之后。在骨齡12歲之前定期監測身高和骨齡,接受生長發育專家的指導,拔高進入青春期的起跳點,站得高,才能最終長得高。(華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