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在溫醫大附屬第一醫院最近公布的“癌譜”報告中提到,女性攝入過多的雌激素易引發乳腺癌及生殖器官腫瘤。對于兒童來說,雌激素過多可能會引起性早熟。記者昨日從市兒童醫院生長發育中心了解到,去年中心門診總量突破1萬人次。其中逾半數因懷疑有性早熟就診,最終有近2000名兒童被確診為性早熟。性早熟兒童中,絕大多數是女孩子。
門診病歷—— 6歲女童被補品“催熟”
在兒童生長發育中心門診,幾乎每天都會碰到性早熟病例。前段時間,6歲女孩童童(化名)被奶奶帶來就診,老人告訴醫生,孩子這段時間突然出現明顯的乳房發育,這是怎么回事?
通過檢查,張宇發現,童童只是單純的出現乳房增大,而實際上掌控性發育的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并沒有提前啟動,因此判斷為假性性早熟。“一般來說,假性性早熟是由于體內外有異常過多的性激素來源造成的,比如通過飲食攝入。”張宇了解到,童童從小體質差,經常感冒發燒,為了給孩子增強體質,童童的奶奶就常給孩子吃人參、哈士膜、冬蟲夏草等名貴補品。幾個月下來,孩子竟出現了性早熟。
張宇告訴記者,假性性早熟只要明確原因后,停止外源性接觸,適當用藥一段時間,就能恢復。現在童童在用藥治療后,癥狀已經基本消失。
門診課堂——數據:兩成門診患兒性早熟
張宇介紹,女孩8周歲前、男孩9周歲前出現第二性征發育,稱為性早熟。在生長發育門診中,每天都有半數患者咨詢性早熟,其中20%被診斷為性早熟。
“由于外界環境中,類雌激素比類雄激素常見,因此女孩性早熟比男孩多。”張宇說。
6-8周歲是出現性早熟的高峰,醫生表示,6周歲前如果出現性早熟,很可能是疾病引起的激素水平的改變,偶爾也有遇到嬰幼兒把避孕藥當做糖果誤服后,出現性早熟。6-8周歲之間的性早熟孩子,一般為環境和飲食綜合作用,攝入過多的雌激素引發的。
提醒
警惕高風險食物
吃得太油或者太補,都能會引發性早熟。孩子的日常飲食,提倡營養均衡。
同時,專家也強調,有的食物中含有雌激素,不是說就不能吃,只是要適度吃。
1、不要隨意吃補品
門診中,很多家長告訴醫生,自己曾給孩子吃過燕窩、哈士膜、人參等名貴補品,希望以此來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張宇提醒,這些補品當中,常常含有激素成分,長期服用,可引起兒童血液中的激素水平上升,從而導致兒童性早熟。尤其是哈士膜,除孩子外,成人女性也最好不吃或少吃。
2、炸雞飲料要少吃
炸雞、膨化食品孩子們都愛吃,但是,這些也是導致性早熟的高風險食物。張宇解釋,攝入過多的油炸食品,孩子體內會出現熱量過高,高熱量在兒童體內轉變為多余的脂肪,易引發內分泌紊亂,導致性早熟。“偶爾吃一頓倒是沒關系,可不能天天吃。”
3、牛初乳蜂王漿不要吃
許多家長喜歡用保健品給孩子“加餐”,這一點,專家并不認同。比如市面上標榜能夠提高嬰幼兒免疫力的牛初乳。其實,牛初乳是剛生完牛寶寶的牛媽媽頭一周的乳汁,里面的促性腺素含量極高,對于嬰幼兒可能沒問題,但是對于接近青春期的孩子而言,其身體較為敏感,長期大量服用容易提早進入青春期。此外,蜂王漿、蛋白粉等也不建議給兒童食用。至于牛奶和蜂蜜,專家表示,適度喝沒有問題。孩子一天喝300-400ml的牛奶,符合標準,但是不建議過度喝,把牛奶蜂蜜當水喝可不行。
4、不吃反季節水果
市面上常常出現許多反季節水果。更糟糕的是很多反季節水果是用一些化學物質催熟、保鮮的。因此,專家特別提醒,這些“問題水果”不但營養價值不高,還會給身體帶來很大危害,兒童要謹慎食用,因為使用了激素的反季水果會讓孩子性早熟。比如冬季的草莓、西瓜、葡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