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愛護環境”“保護環境”,我們第一個想到的也許是不亂扔垃圾。而實際上,僅僅只“不亂扔垃圾”是遠遠不夠的。在日本孩子的“食育”培養中,對于環境所懷有的愛護之心,還包括“減少浪費”——不僅僅只是減少食物的浪費,還有減少能源的浪費。
目前,日本學校的“給食中心”對于孩子們在學校的午餐所提出的一個口號是“地產地銷”。也就是在提供給孩子們的學校午餐倡導使用本地的原材料,這樣可以節省人力,減低食品成本,同時還保證食物的新鮮度。更重要的是能夠減少流通過程中的能源浪費與廢氣排放——這些都是愛護環境的一個部分。
為了讓孩子們對于如何“愛護環境”有具體的認識。學校的老師會給高年級同學布置一些具體的課題,例如老師帶領孩子們上料理課,告訴孩子們魚的烹飪方法,還會要求孩子們去魚市場等超市和批發市場等拜訪那兒的工作人員,了解和記錄魚的生產,流通,以及到達餐桌等的全過程。孩子們不僅由此認識魚類,同時還通過現場考察與查詢,認識到愛惜糧食節省能源對于環境的重要。
除此之外,對于“地產地銷”以及“減少浪費”,學校給食中心的老師們還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議,如:建議家長與孩子們一起開辟小小的家庭菜園。這樣不僅令孩子們能親眼觀察到蔬菜的生長過程,同時還能吃到自己親手種下的蔬菜,也是十分快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