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消息(記者 劉云伶)身處網絡遍布的信息化時代,將孩子隔離于網絡之外顯然不可能。一些教育工作者建議,在對待網絡的問題上,家長一味禁止或阻撓往往會適得其反。而應積極了解、與孩子一同探索,嘗試通過四步驟,幫助孩子更好地利用網絡。
首先,家長要“知己知彼”,了解網絡。“家長的職責疏忽來源于其在網絡文化中的劣勢地位。”太原市杏花嶺區六中教師王文英說,很多家長對網絡知之甚少,有些甚至不知電子郵箱為何物,更難明白孩子在網上究竟在做什么,網絡存在哪些可能危害孩子身心的因素。家長唯有學習、了解、善用網絡,才可通過互聯網幫孩子答疑解惑,指導孩子利用網絡各種資源,逐漸成為孩子們上網學習的輔導者、咨詢者,從而有效地指導其上網行為。
其次,家長要率先垂范,引導孩子有節制地上網。太原旅游職業學院教師丁曉俊認為,家長不希望孩子長時間地打網絡游戲,自己就要有所控制;家長不希望孩子瀏覽不良網站,自己就要有所選擇;家長不希望孩子沉溺于網絡聊天,自己就要有所節制。
同樣,家長要是希望孩子通過網絡學習知識,自己就要參加一些網絡課程學習,如網上培訓、網上設計、網上參賽、網上研究等,給孩子做出榜樣。
其三,制定家庭上網“公約”,以平等的規矩約束孩子上網行為。“我的實踐經驗是在一個特定時間,如孩子生日或新學期開學時,和孩子協商,敲定這一年的上網時間。”丁曉俊建議,家長與孩子平等協商制定家庭公約,列出一系列家庭成員在瀏覽網頁時應該或不該做的事情,如:一次上網時限、每天何時上網;上網時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等。
由于公約里含有自己的承諾,家庭成員都要自覺遵守,孩子一般沒有逆反心理,而且容易自律。將計算機安置在所有家庭成員都可以使用的地方,而不是放在孩子房間里。對上網毫無節制、缺乏自律的孩子,家長必須嚴格控制上網時間。
最后,家長要盡可能地豐富孩子的生活。丁曉俊認為,網絡之所以易使孩子過度癡迷,往往與課外生活的貧乏有關。因此,培養孩子養成廣泛興趣,尤其是熱愛戶外運動,是至關重要的。家長應引導孩子通過書籍、報刊、廣播等媒體,充實孩子的知識面,引導孩子多參加其他有益的娛樂活動和體育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