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正在起草的實施方案,就“減負”評價而言,涉及評價單元數小學1424所、初中251所,涉及專任教師49862人、學生79萬人,“需要采集大量真實信息,部分指標的樣本比例甚至要達到20%以上。”據了解,針對“小升初”改革評價,陜西高級人才事務所在7月初通過與高校合作已組織了200名大學生進入初中進行調研摸底,目前正在由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專門設計一套評價體系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整理。
門檻
能否保持評價的絕對獨立性,考驗第三方評價報告“成色”
“此次重點針對教育改革措施引入第三方的科學評價、立體監(jiān)督,有助于回應社會關切熱點、形成改革合力”,李夏彬認為,調動全社會參與評價過程,適時公開發(fā)布評價結果,無疑會增加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壓力,同時也更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在決策過程中規(guī)避工作風險、減少工作偏差。
而大量的調研收集工作、龐雜的數據統計分析和制訂具有可操作性的評價指標體系,成為了考驗第三方機構評價報告“成色”的主要難點。據李穎科介紹,政府部門將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教育領域專家,并參考教育系統內部評價結果對第三方的報告展開評議,“但前提是完全保證第三方機構獨立行使評價職責,不干涉其工作的獨立開展。”
“目前國際上更多的教育評價是對教育質量的評價,直接對教育管理過程的評價沒有太多可以借鑒的成熟經驗”,郜隨印表示,“如何讓社會公眾認可,讓政府部門認同,并且保持評價的絕對獨立性,形成真實、準確、客觀的評價報告,是第三方機構面臨的主要難題。”
據了解,陜西高級人才事務所將按照公司保密協議對項目組人員加以約束,并公開郵箱、電話,最終將評價報告通過媒體渠道向社會公布,“達到教育評價客觀、輿論引導公正的目標,并為政府部門決策提供重要依據和參考。” (人民日報 姜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