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8月18日從成都理工大學獲悉,云南魯甸6.5級地震發生后,該校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啟動抗震救災應急響應機制,繪制出次生地質災害空間分布預測系列圖件,為野外應急排查和抗震救災工作提供數據支撐。
據介紹,魯甸地震發生后,該校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統籌安排,派出兩路人馬,一方面奔赴地震震中開展地震地質災害的應急排查工作;另一方面組成遙感小組,迅速收集該次地震的地形地質背景資料和遙感數據,進行次生地質災害的快速解譯和分布范圍預測。
為了快速掌握次生地質災害的空間分布,遙感小組千方百計收集了地形圖、地質圖、地震參數等資料,利用該校在汶川地震和蘆山地震地質災害研究中積累的經驗模型,選取地震烈度、地形坡度、地層巖性、坡高、距發震斷層距離和距水系距離6個關鍵因子,對魯甸地震觸發崩塌滑坡災害的空間分布位置進行了快速預測評價。預測結果表明,此次地震次生地質災害高敏感區將主要集中分布于Ⅷ度以內,且主要沿牛欄江及支流水系展布,嚴重影響區主要為魯甸縣龍頭山鎮、火德紅鎮、巧家縣翠屏鎮等鄉鎮。(顧華寧 李為樂 記者 江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