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河南省洛陽市,偃師高中門前的標牌上放著校方新學期制定的“八條禁令”。偃師高中新學期規定:嚴禁學生談戀愛,男女學生拉手一次警告留校察看,第二次拉手開除。嚴禁在學校舉行生日聚會,違規者將開除。學生們稱這是偃師高中最嚴厲“八條禁令”。
對于學生錯誤,本應區分情況不同處理,或教育,或批評,或引導,或處分。偃師高中出臺如此禁令,不給學生任何反思、改正的機會,教育的責任哪去了?若如此,國家還需要學校干什么,有監獄足矣,有警察足矣。
細看偃師高中的八條禁令,發現有些禁令本身就不合理,不科學。比如,男女學生拉手能認定為談情說愛么?現代社會還講男女授受不親?又如生日聚會,本身并無不妥,只要加強引導,可以主題班會形式,使之成為教育學生相互關心、團結友愛、感恩父母、感謝生命的有利契機,有何不可呢?再如抽煙喝酒,也不是一經發現就留校察看,就開除,關鍵是通過教育讓學生深刻認識到抽煙喝酒的危害和不良影響。
學校的職責和使命就是教育,為國家和社會培養輸送合格人才。學校不以教育為根本手段,凡事以懲代教、以罰代管,對學生動不動就是留校察看,勒令退學、開除,顯然是學校懶教懶管思維的直接體現。不教育只開除,學生的受教育權又如何保障?
教育是一項高尚而神圣的偉大事業,教育的成敗關系民族國家的未來,關系下一代的健康成長。教育不是簡單的懲罰,更不是動輒開除了事,而是需要付出真情,付出愛心,付出責任。需要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需要循循善誘、啟發引導。教育需要愛,教師需要情懷,校園應當溫馨,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學生健康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劉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