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讀《左傳》、《漢書》、《三國志》,尋尋覓覓以求運道,成功諸法,然每見古之名士不得其主未嘗不廢書而嘆焉……”福建今年高考作文是據《格林童話》的來由自選角度寫作,一篇通過列舉古代有志之士才能被埋沒,來講述自己好學上進、胸懷宏圖之志,卻“懷才不遇”的文言文《士運論》獲得了滿分。消息一出,能通過古文筆法、以典故來傳達思想的福建寧德壽寧縣“山里娃”楊華一鳴驚人,同時掀起各界對“該不該提倡學生用文言文寫作”的熱論。
翻爛古書籍 文言文像母語
6月24日,楊華知道自己的高考成績后,哭笑不得,數學與英語兩科加起來不及語文分數高。滿分均是150分的考卷,楊華語文考了126分、數學49分、英語64分、文科綜合182分,總分421分,離本科最低錄取線還差43分。
7月1日,記者找到了首次“出山”到省城福州的楊華,楊華笑著坦言,因為嚴重偏科,而拉低了高考的總分,他可能將于與大學無緣。
“初中的時候,我的數學和英語成績一直在合格線左右。”楊華說,他偏科在初中就出現了,但因為爺爺很希望他能考上大學光宗耀祖,所以在初三就硬著頭皮“猛攻”數學和英語,最終數學和英語的成績都高出一直引以為豪的語文成績,考入當地最好的高中。
進入高中后,楊華把大量的時間花在看課外書上,數學和英語成績一落千丈。楊華看的課外書不僅有錢鐘書、王小波、魯迅、韓寒等人的作品,而接觸最多的是中國古代典籍。
“《史記》看了4遍,《資治通鑒》、《三國志》、《漢書》也都看了好幾遍,而《古文觀止》都翻爛了,是一頁一頁撕下來讀的。”楊華覺得讀古代典籍能提高他思想境界和對事物的判別能力。不僅僅是中國古文,楊華還大量閱讀了西方的古典名著和西方哲學方面的書籍。
古代典籍接觸多了,楊華就用開始用文言文寫日記和作文。楊華說:“文言文對我來說就像母語一樣,寫起來自然而然沒有障礙。”
寫《鑒才書》自薦 無望被破格錄取
寫文言文作文獲得滿分的消息被當地縣電視臺連番播出后,小縣城立即轟動起來,楊華戴上了“秀才”的光環,但他深知總分未達到本科線,想上中意的大學根本不可能。因此楊華跟隨上門采訪的記者,首次離開小縣城,趕往省城福州,尋求被高校破格錄取的可能性。
小學課本早有“紅燈停綠燈行”,當站在車水馬龍的十字路口,楊華卻手足無措,不知何時該停何時該行,“90”小伙在同行人面前尷尬不已。“我們讀的書和城里的一樣,老師也會跟我們講‘紅燈停綠燈行’,但我們農村哪里會有紅綠燈?”說起城市和農村的教育差距,楊華連連搖頭。
在福州,當了解到江蘇有一位同樣因寫文言作文的考生,被東南大學破格錄取后,楊華頓時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了信心,覺得被破格錄取的可能性很大。楊華花了半個小時,寫了一篇自薦文言文《鑒才書》,“俯仰沉傷,舉筆以自高才名,標榜千里,望有伯樂于四方……”
楊華帶著高考滿分作文《士運論》和新寫的文言文《鑒才書》到了北大、清華、復旦、浙大四所高校的福建招生組駐地自薦,四所高校的招生老師均表示非常欣賞楊華的文學才能,但得到的答復都是“分數太低,無能為力。”
高校破格錄取無望,楊華的希望就寄托在福建省內的大學院校,但福建教育部門明確表示,作文優秀,但總成績沒有上線的高考生,福建沒有破格錄取的先例。
文史專家感慨其“可遇不可求”
被高校拒之門外,但有文史專家慕名找上門。畢業于北京大學歷史學系中國歷史專業的福建省文史研究館館長盧美松,看到楊華的高考滿分文言文作文《士運論》后,連稱“比我當時強”。
對于楊華的《士運論》,長期研究文史領域的盧美松評價道:“行文流暢,基本符合古代語法,引用古文比較準確,看問題比較全面,能通過古代文人的命運、結局,講述自己的理想、追求以及遠大目標。”
在和楊華交流過后,盧美松稱楊華是“可遇不可求”的人才,表示如果楊華不再繼續讀書的話,愿意聘用楊華在福建省文史研究館幫忙整理、校對、編輯古典文獻,并指導楊華在古文學上的學習和研究。
不僅是盧美松惜才,福建一家民企也看上了楊華,稱愿意無條件資助其上學和工作。(詹托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