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每次向求職單位投簡歷都像放飛了一次人生希望,但最后等到的都是失望。找份工作對我來說真的很難。”談起5年多來求職未果的經歷,海南省殘疾人大學生小覃無奈地感嘆。
今年36歲的小覃,1歲時因患小兒麻痹癥導致行走不便。2003年,參加普通高考后,小覃被海南一所高校的計算機專業錄取。2006年,大專畢業后,患有四級殘疾、身高1.5米的小覃,每個月都往返于海口市各大人才勞動力市場,奔波于一場又一場的招聘會,希望找到一份工作,通過自己的雙手自食其力,卻一直未能如愿。
小覃告訴記者,5年多來,他幾乎每個月都會投出10多份簡歷。但是,這么多年來,卻沒有獲得過一次就業的機會。“很多時候,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在招聘面試時,草草了解一些情況后就讓我回家等消息,最后就沒了下文。”
剛開始求職沒有成功,小覃心想可能是和自己畢業不久,沒有實際工作經驗有關。為了進一步增強就業技能,他專門花錢到廣告公司拜師學藝,學習了許多廣告行業的計算機實用技能。在日常生活中,小覃還不斷堅持詩歌、散文寫作,作品在一些刊物上得以發表。
但小覃沒想到的是,此后依然處處碰壁。“自己努力求職希望融入社會,但是很多單位對殘疾人的求職就業仍然存在歧視。”有一次,小覃應約上門應聘一份計算機軟件方面的工作。用人單位看到他的身體情況后,隨便問了幾句就讓他離開。
“一次在計算機上操作的機會都不給,又怎么能知道我不能勝任這份工作呢?身體有殘疾,并不代表我的智力有問題。”時隔幾年,談起那次求職經歷,小覃依然感覺很受打擊。
沒有收入來源的小覃,一直和父母家人一起生活。“每次出門連10元的交通費都要伸手向父親要,感覺自己很沒用。”遲遲沒有找到工作,自嘲為“啃老族”的小覃非常自責和無奈。
隨著父母年齡不斷增長,他們的身體情況也大不如前,小覃希望自力更生的愿望越來越強烈。他對記者說,“我對工作并沒有什么過高要求,只是由于身體條件限制,沒有辦法干很重的體力活。這些年來最大的愿望就是找到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但是,每次求職最后得到的都是失望,現在已經不敢抱有太大希望。”
“找份工作為什么這么難?”小覃的眼中充滿了困惑和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