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評正高級教師,要求的學術含量肯定會增加,但不能唯學術化,甚至認為出論文就是唯一的表現方式”,一位30多歲已評為“上海市特級教師”的小學老師提出,評正高不要狹隘地走學術路線。
“老實說,我這輩子也許未必能評上正高級教師,然而我對教育教學的追求永遠不會變。現在我們不少老師在議論這件事時,最希望正確把握評選的導向。我們一線教師,是以教學為主的,能站穩、站好講臺,并讓學生直接受益,這是我們的責任。寫論文也是需要的,但可能不是我們的強項,因此不能將評正高級教師與寫論文過分掛鉤,還是應當看直接的、現實的教學質量”,虹口區第三中心小學王老師的這番話,反映了不少教師的心聲。
芮仁杰也認為,中小學教師最好做到教學與學術兩不誤,但具體的比例,不應是五五開,而是七三開:教學為七,學術為三。畢竟正高級教師相當于大學教授,既然相當于就應該有所不同。
相關鏈接 中小學職稱制度改革要點
中小學職稱制度改革的重點是將原來獨立的中學教師職務系列與小學教師職務系列統一并入新設置的中小學教師職稱(職務)系列。在職稱等級上,設置從正高級職稱到員級5個等級,依次為正高級教師、高級教師、一級教師、二級教師、三級教師,與職稱的正高、副高、中級、助理、員級相對應,并完善與之相配套的評價標準和辦法。
改革試點的主要內容,是建立統一的中小學教師職務制度,教師職務分為初級職務、中級職務和高級職務。初級設員級和助理級;高級設副高級和正高級。員級、助理級、中級、副高級和正高級職稱(職務)名稱依次為三級教師、二級教師、一級教師、高級教師和正高級教師。(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