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義務教育水平關鍵在于通過制度保障來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而小學入學辦法和小學升入初中的辦法是義務教育制度建設中的重要部分,也是當前影響義務教育健康發展的關鍵問題之一。因此,教育部近期頒布的《進一步做好小學升入初中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和《進一步做好重點大城市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通知》兩個文件對推進義務教育的制度化建設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各地根據實際情況,認真落實文件精神,應當把握幾條重要原則。
義務教育是依法辦學,制度建設是前提。入學和升學辦法是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辦法的明確性和穩定性是教育秩序的重要保證。有些地區特別是大城市,前一階段,由于情況相對復雜,制度不夠完善,落實不夠有力,出現了一些無序現象引起社會的不滿。比如接受入學范圍的隨意改變,接受入學條件的任意增刪,招生方式的違規考試,以及招生過程的不夠透明等等。這次文件規定合理劃定招生范圍、有序確定入學對象、規范辦理入學手續、全面實行陽光招生,從而將解決種種亂象的辦法制度化。所以,各地落實文件精神應當從地區實際出發制定各項入學行為的具體規范,為依法管理、依規入學提供依據。
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義務教育雖然已經普及,但地區之間、學校之間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同時,由于家長都希望子女能夠進入較高水平的學校就讀,所以在一些地區,就近入學規定和群眾擇校需求之間產生矛盾,由此引發出的種種問題形成了社會關注的熱點和難點,文件正是針對這些熱點和難點問題提出了解決思路。所以,各地落實文件必須增強針對性,檢驗的尺度之一就是地區熱點問題緩解和難點問題突破的進展狀況。
義務教育是為人生奠基的教育,它的任務就是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全面素質,從而為每個人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部分學校在義務教育階段就采用通過考試等方法選拔部分智力開發較早、學習成績優秀的兒童少年入學,直接引發了幼兒教育的小學化和小學教育的應試化傾向,不利于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各地落實文件精神應當采取有力措施實行免試入學,以體現義務教育的本質屬性。
堅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應該成為全社會共同的價值取向。國家教育規劃綱要強調,在2020年基本實現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義務教育擇校難題的最終緩解需要形成公辦學校提供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務和部分優質民辦學校提供選擇性教育的格局。因此,加大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力度,特別是使區域內所有學校達到基本辦學條件標準是當務之急,也是治本之策。在加大基礎薄弱地區和學校的教育投入和扶持力度的同時,文件提出推進區域內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優秀教師流動和優質學校發揮輻射作用,都是加快均衡發展的有效舉措。實行學區制和推廣九年一貫制是一項促進入學規范和均衡發展體制性建設的改革探索。要總結我國曾經實行多年又逐漸淡化的學區制管理的經驗教訓,不是簡單恢復,而是需要解決好學區劃分的均衡、學區職能的界定,以及學區管理的開放等許多新的問題,避免形成新的管理層級,以充分發揮積極作用。(陶西平)